讽刺的是,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只是利用零碎时间看了一些评论。不过这是不...

四哥笔记 2024-08-09 12:46:46
讽刺的是,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只是利用零碎时间看了一些评论。不过这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使用日喻表述的方法:如果书是太阳,那评论就是阳光下的物体,我通过物体来了解太阳。 我觉得书的结构也是一个类似线喻的结构,简单的说就是从A.对现实(能感知到的)世界的模糊的认识到B.对现实世界的清晰的认识到C.对理想(抽象)世界的模糊认识到D.对抽象世界的清晰认识到E.真理。 具体地说,苏格拉底用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讲了在去雅典祭祀的路上被富绅拉到家里做客,然后1)和富绅父子(现实世界中对正义的模糊认知)以及和色拉叙马霍斯(将正义抽象出来给出定义)讨论了什么是正义,2)从正义的概念扩大到理想的城邦,3)再把理想的城邦的结构类比到人的灵魂,4)最后解释了从可以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到抽象理想世界的过程。 第一部分 富绅的正义非常朴素,作为商人,富绅认为诚信就是正义。普通人的道德就是对日常接触到的利益的处置的原则。普通人日常接触到事物是局限的,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正义也是局限的。苏格拉底问“把武器买给疯子也是正义的吗”:普通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只用对周围的人负责,这就是普通人道德的局限性。这很典型。 富绅的儿子出来帮忙,把stakeholder的范畴扩大到了政治联盟,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我帮我的朋友打他的敌人就是正义的”。所有对立而又统一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这种矛盾只能通过胜负来解决(成王败寇),而这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直关机重启死循环。这显然是错的。苏格拉底证明了如果这就是正义,富绅的儿子就要向自己开战。这中对正义的认识依然很典型。 最后走出了色拉叙马霍斯。“正义是幼稚的,不健全的,无利可图的;不正义才是健全的,有利可图的”。所谓的“智者学派”,多么的熟悉。很多年前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聪明人在讲法律是统制之术,是驾凌的工具;下面有个加拿大法学院的学生留言说法学院的第一课就是法律应该是公义的,被那个聪明人嘲笑幼稚和不健全。苏格拉底用了调音师的例子,健全正义的调音师,在不占便宜的前提下,调出的琴是健全的;不健全的非正义的调音师,调出的琴是不正常的。一个城邦如果充斥了不正常的调音师,那这个城邦的琴,可以是人均gdp,可以是福利,尊严一切,会是什么样?想起自己刚刚工作时的央企,每个职能部门都奉行“索取的比付出的多”的原则,行政部门给了自己比别人更高的行政级别…

0 阅读:0
四哥笔记

四哥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