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活到120岁,曾断言毛主席不是凡人,晚年拒绝主席的邀请。 虚云大师,在民国初年已成为佛教的重要人物。1911年,辛亥革命波及至云南,席卷全国的逐僧毁寺风潮中,滇中大乱。当时,滇军师长李根源接到命令,率军前往鸡足山逮捕虚云大师。 面对李根源及其部队,虚云大师坚持以理服人,结果令李根源深受感动,最终放弃原计划,皈依佛门,并开始支持虚云大师。 1913年,已是七十三岁的虚云大师在云南努力成立佛教分会。然而,当地民政长官罗容轩对此持有偏见,造成许多阻碍。于是虚云大师亲赴北京,寻求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协助。 熊希龄,作为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对虚云大师有着深厚的尊重,最终将罗容轩调回北京,从而为佛教分会的建立扫清障碍。 民国二年,虚云大师的声望不仅在佛教界,在政界亦有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国民政府领导人,为表彰虚云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及其影响力,亲自为鸡足山祝圣寺题写匾额“饮光俨然”。 这匾额的名字来源于佛教故事中的大迦叶,象征着虚云大师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 在接下来的年份里,虚云大师不断游历于各地,推广佛教,获得了众多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的信仰与支持。 1937年,随着日军越过卢沟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生存与毁灭的抗争。 在这一关键时刻,虚云大师向他的众多弟子宣扬,佛教徒也应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众弟子响应师傅的号召,从安静的禅房走向战火纷飞的前线,成为了抗战中的一支特别力量——和尚兵。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虚云大师组织僧侣前往前线,为士兵们祈福消灾。他号召减少晚餐,节约食物,并将节省下来的粮食捐赠给抗战和赈济难民。 虚云大师的行动并未止步,他还主动修复了损毁的韵关大监寺,为无数难民提供了避难所。 除此之外,虚云大师四处游说,募集资金支持抗战。他亲自筹集的20万元巨款也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当时,佛门中人本守不杀生戒,但虚云大师明确表示,在民族危难时刻,佛门僧侣更应积极行动,因此,他还成立了由僧侣组成的抗战救援队,直接参与战场的救援活动。 进入1942年,虚云大师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邀请,前往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该法会由林森和蒋介石发起,持续了49天。 在法会期间,蒋介石曾询问虚云大师关于抗日战争和世界大战的走向,大师通过剪纸的方式,预示了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战败。 1945年9月9日,当侵华日军在南京正式投降,虚云大师的预言得以验证。然而,他早已预见到国共内战的爆发。 为了保护中华佛法,虚云大师安排部分弟子前往海外,包括香港和美国等地,继续传播佛教。他本人则选择回到国内,继续在云门寺弘扬佛法,并努力稳定民心,促进社会安定。 虽然虚云大师的徒弟们不愿离开师父,但最终理解了师父的意愿——让他们免受未来社会动荡的影响,更好地发展佛教。虚云大师自己则留在国内,承担起保护佛门圣地的责任,无论个人安危。 1952年春,虚云大师接到了北京政府的电报,指派专员将他护送进京。大师在离开云门寺北上之际,自书一偈反思自己的一生:“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这偈语涵盖了他经历的清朝五帝和历经的四个政权变迁,见证了无数的社会沧桑。 抵达北京后的七月,民革主席李济深、爱国将军陈铭枢、叶遐庵、赵朴初等人亲自在火车站迎接。随后,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虚云大师被推荐为会长,但他谦逊推辞,只接受了名誉会长的头衔。 这个协会由虚云大师与喜饶嘉措、圆瑛、赵朴初等二十多位佛教界重量级人物共同发起,会址设在北京广济寺。 同年十月,虚云大师前往上海主持一场祈求世界和平的法会。直到1953年,他才返回云门寺。 在此期间,大师深入参与了佛教的复兴活动,重建了多达八十余处大小寺院庵堂,修复了禅宗六大祖庭,为佛教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建设寺院,虚云大师还培养了一批弘法高僧和护法居士。他的门下嗣祖沙门比丘中,如具行、观本、弥光、本焕、佛源、净慧、圣一、宣化、一诚、传印、绍云等,均为著名高僧。 其中释一诚法师和释传印法师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虚云老和尚门下法嗣信徒多达数百万。 到了1959年,120岁的虚云大师在江西云居山圆寂。临终前,他召集弟子们,并留下“戒”这一字作为遗言,再次强调了佛教徒的根本教条。大师过世后,其遗骨被发现安坐不倒,令人不可思议。 参考资料:陈探宇作;冯达文总主编. 法眼宗要略[M]. 2021
虚云:活到120岁,曾断言毛主席不是凡人,晚年拒绝主席的邀请。 虚云大师,在民国
混沌于浮云
2024-08-17 20:40:1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