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一个凉薄的女儿,怎么办?#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这个故事我不敢说,真实姓名,因为这个故事太伤感情了。 一九六七年,我村从青岛市里回来了一家人,那个年代,六十岁以上的人都清楚,为什么会被从城市下放到老家农村,不懂这事的,大家可上网搜一搜是什么原因,我就不直来直去的说了,说了可能违规,话说这家人拖家带口共七口人,也就是说父母领着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从城市来到农村,生活非常艰难,他们回到农村根本不懂庄稼如何耕种,甚至把麦苗说成是韭菜,地瓜干当成萝卜干,就这样留在了农村老家,下地干活……。 到农村劳动可不是象现在城里人到乡下去观光旅游,採摘新鲜水果那么简单,那可是长期风里雨里的,没有休闲日,整整一天累的浑身酸痛,全家人都喓紧牙关默默承受着这不公证的待遇“下放劳动”,十年,整整的十年,辛苦,泪水加汗水,如果用水盆子接下来,一个人也会满满的一盆子不少。 家里的老大是个男孩子最大的,有20岁左右他自在青岛新华小学读了不到五年书,因家里困难,再加上从小被奶奶过分溺爱,不想用功读书,再加上他的亲生母亲因疾病在他两三岁时就去世了,从小缺少亲生母爱的他从小就讨气,象这样的孩子他会早早的步入社会,很多的社会恩怨情仇都会在他的心灵里深深的扎下了根,回家干生产队的活不到半年,他就独自跑回了东镇原来的住处,可是老家的生产队长看不到他下地干活自然会和上级反映,他被视为逃跑分子列入公安机关的捉拿之列,他从此上了崂山打石头出苦力了,这样来保护自己不被捉拿回农村强制老动开造,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干抬石头,点炮炸石头的活,这个工种也太危险了,他的师兄是一个好人,在石料场里尽量保护他,放炮时如果有哑火,不让他这个小弟弟去排故障,让他们都躲着远远的,怕他们伤着,这个工友情真意切很感人,那个年代不象现在,好多人没有这种情份。 常在河边看那能不湿鞋?那年他的师兄遇上了哑火突爆,送去崂山人民公社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他的师兄比他大了只大五六岁,师兄家里还有一位身有残疾的妻子,生有一儿一女,这娘仨如何生存下去?嫂子好可怜啊,两个孩子最大的女儿才七岁,小儿子才五岁,大哥因出身问题,是被捉拿回农村的重点对象,师兄走了,他没人保护了,那年他踏上了投亲之路。 东北伊春他有一四叔在那里,就投他了,他带上所有的余钱,踏上了寻亲之路。 那个年代出门必须带单位开的介绍信,他的师兄妻子是採石场的会计,公章在她手里,她私自给他开了几张单位介绍信,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铁路公安盘问,可是到了伊春身上的钱被小偷借去了,再也没钱住旅店了,只好在火车站休息,第二天想借大串联上火车去伊春,可是介绍信没了,铁路公安把他当特务,氓流捉了起来,经过多次审讯,他反复说明是来找亲四叔的,公安局的同志也非常认真,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在林场工作的四叔,当四叔见到他时,爷俩抱头痛哭,就这样他在东北四叔家住了半年多。 四叔家里有六七个孩子,生活也很困难,他在那里和弟弟妹妹们,闲空就去山里学着捡松子,捡鲜菇,挖野菜,维持家里的生计,快过年了,一个才二十岁左右的孩子怎么不想家?四叔给他回家的路费,那年他又踏上了回乡的路。 回家了,晚上偷偷的回村,怕被生产队长发现,不敢出门就这样躲在黑暗的屋里待到了正月十八,又借月色回到了他从经打石头的崂山石场,他又去了师兄家看了看嫂子,看到这两个孩,他心酸了,就这样在嫂子家里住下了,是感恩还是同情谁也说不清。 嫂子是採石场的会计,因师兄是在石场出了事故,受伤死了也算是工伤吧,石场的场长也很关心嫂子的生活和她的一家老小,在石场的安排下大哥就这样继续在石场里工作了,岗位是石场食堂管理员,帮助购买食材,也下橱做饭烧菜。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在嫂子家里和大嫂产生了感情了,在场领导的撮合下,他俩结婚了,养儿养女从不叫他爸爸一声,只叫叔,一起过了近六十年,他两人再也没有生孩子,他将师兄的孩子当己出,可是嫂子的心脏不好,在四年前家里发生火灾时,从床上掉下来把腿都甩断了,本来心脏不好,后病情加重,没超过半年嫂子就去世了,从此他们阴阳两隔。 三年过去了,他的养子女很少去看看他,疫情放开后,他也阳了,并留下的后遗症,多亏亲戚朋友送药,年前年后反复去医院打针吃药,并且做了“穿刺术”把胸部的积水流放了出来,才保住了他一条老命,可他的两个养子女没有一次去看看他的,更不用说去陪床了。 这种情况,这两个孩子也可能不知道他有病住院,别人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生的,她们不会关心这个继父,不可能常回家看看的,因为他娘去了天堂,他们再也没有牵挂了。 故事有点长,但还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完整的表述,请好友们谅解,我是一个字一字的写出来的,语言表达水平有限,表述的不太理想,难免出现病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养了一个凉薄的女儿,怎么办?#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这个故事我不敢说,
情深义重没
2024-08-27 18:02: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