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地主出狱后托人写信副主席王震:还记得那2000石救命粮吗

一更历史 2024-01-06 18:47:29

1990年6月,一位名叫廖复初的老者坐了40年牢后,予以释放。按照当时的户籍政策,廖复初不能进入任何大城市生活,只能返回老家,但他的妻子儿女却都在武汉。

生活的窘迫让廖复初异常苦恼。由于自己是“含冤入狱”,廖复初向当地法院提出平反。

这本是一桩再寻常不过的历史遗留案件,最后却闹到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那里了……

这桩历史遗案最早还要追溯至1945年冬,彼时的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仗着有美式装备,向解放区步步紧逼。

359旅在王震的指挥下,向敌军发起反击,攻克湖北枣阳,又接连在附近打了几场胜仗。

1945年12月底,为保护有生力量,359旅回到随县,在洛店地区进行短暂休整。

时值寒冬腊月,当359旅抵达环潭时大雪封山。此前的战斗导致部队伤亡较多,后勤物资根本得不到保障,情况万分危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这么多人要吃饭?

由于全国各大城市尚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中,359旅想要及时筹措粮食,非常困难。

为此,时任旅长郭鹏,政委王思茂决定依靠地方同志想想办法。他二人到了时任“鄂北行署专员”的李实,向他诚恳描述359旅遇到的困难。

李实虽顶着行署专员的名号,但他手下不过三五人办公,想在短时间内筹措大宗粮食,同样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李实熟悉鄂北当地情况。闻听359旅遇上困难时,他斩钉截铁地向郭鹏等人表示:“大军受困,地方有责,请等候一两天,稍安勿躁。”

郭鹏

筹措粮食的重任,就落在李实的肩上。

李实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他认为通过十四年抗战,当地民众对共产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应当发挥这一优势,而不是拿着钱去到黑市购买不明来路的粮食。

所以,李实就想到了环潭首富廖友湘与廖复初父子。父子二人没有明显的共产主义倾向,也不投奔国民党,在政治上保持中立。

廖家在当地膏盐矿场上有大宗财产,包括农田,村里还自建城堡,养了很多人看家护院,势力强大。

在抗日战争中,廖复初家出于民族感情,几次向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部队捐款捐物。既然八路军遇上困难,李实便想着寻求廖家的帮助。

到达廖家后,父子二人都不在家,只有年过九旬的廖复初祖母坐镇后方。

这位有着“土地婆”外号的老人家得知八路军359旅受困断粮的情况后,当即表示:“我廖家爱国明理,我老婆子也不孤陋寡闻,共产党积极抗日,蒋介石与国民党反动派比日本人好不到哪去。”

听到老人家这么一番话,李实的心算是放回肚子里。

老人家随后又说:“共产党打天下有他的主张,也有其道理,我老婆子懂得你们的政策主张,随遇而安,不当守财奴。但有一点,假如环潭今后解放了,你李先生千万别亏待我家男女。”

李实被这位老者深明大义所感动,立即抽出笔,打出借条。最终,廖家寨向359旅借了2000多石的大米。

有了这些大宗粮食,359旅的“断炊”困难被立即解决,安安稳稳在当地过了一个新年。1946年初,359旅休整完毕,向着国统区发起进攻。

另一边的廖复初境况却不尽如人意,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气数将尽。反动派一方面组织残兵败将抵抗解放军南下大军,另一方面在国统区内大肆捕杀中共地下党员。

湖北应城国民党政权的黑手伸向廖复初父子控制的盐矿,甚至还逮捕了三名我中共地下党员。

廖复初当时担任矿区自卫大队大队长,以重金贿赂国民党反动政府,挽救了这三名共产党人的生命。

1949年应城解放,廖复初参加由中共领导的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恢复膏盐矿生产等方面,廖复初提出许多重要建议,受到政府多次嘉奖。

为此,他已下定决心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下去,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

1951年,在一场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廖复初却受到错误对待,被判处无期徒刑。妻子见丈夫被抓入狱,便携儿带女,隐姓埋名于武汉汉口。

因在监狱里积极改造,廖复初于1990年6月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予以释放。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古稀老者,根据相关规定,户口在湖北应城,不得进入武汉。

为了生活,廖复初来到武汉成为当地的“黑户”,并开始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廖复初的诉求很简单:只要政府能为自己解决户籍问题,与家人团聚于武汉,度过此生便可。

简单的要求因涉及到复杂的历史问题,廖复初一直未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正在苦闷彷徨之时,偶尔读到武汉当地一本权威期刊《春秋》。

从这本文刊上,他得知了当年与自己家联系的李实已经病逝,但曾经的359旅教导连工作人员马希良,却得知廖复初一家向八路军部队捐款捐物的事实经过。

兜兜转转,廖复初委托马希良帮自己平反,恢复名誉,解决户籍问题。马希良思来想去,选择麻烦老首长,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

在给王震的信中,马希良是这么说的:“您还记得那2000石救命粮吗?作为您的战士,我有责任向老首长王震同志反映廖复初这一具体情况。恳请老首长在百忙之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给廖复初应有的政治待遇。只有如此,方可体现人民军队的负责精神。”

这封信寄出后,廖复初与马希良陷入漫长的等待。1991年的国庆节,居住在汉口的廖复初终于收到来自应城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判决书的内容很简单:撤销背负在廖复初身上的一切不实名誉,给予廖复初一家一定补偿。

原来,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接到马希良的来信后,他感慨万千,立即为廖复初做出非常明确的批示:应城人民法院在短时间内查明一切原委,为廖复初彻底平反。

这场历史事件的爆发,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也体现出我党实事求是的一贯工作作风。

历史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参考文献:

[1]汪烈九.老兵找王震——《中原突围》中为王震送粮的原型及其幕后故事[J].文史春秋,2003(05):4-6+1.

[2]王九.半世沉冤化甘露──三五九旅老作家马希良与廖复初“反革命”案[J].文史春秋,1995(03):52-56.

0 阅读:184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