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名《边水往事》
蒋奇明长在热搜上的盛况就不赘述了,现在基本上算是圈内圈外男女通杀,交口称赞,《边水往事》中他的部分让我想起一部外国片的名,《妖夜慌踪》,用王安全的台词说,这里有钱的,没钱的人都不正常,你只有不正常才能活下去。
关于演技的部分,或许可以总结出几条,比如口音、生活化、表情生动自然等等。 但这些技巧有很多演员其实也在实践,为何却没有收获到这么多赞誉。
1他的角色是“恶之花”,傅卫军杀人;高晓亮行骗;那日苏贪杯;而到了边水,王安全是行骗、出卖身体。这些行为都是站在主流道德的对立面。但这些恶行的实施者偏偏又总是以失败告终,这就让观感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变化。这些恶行就像是人心深处的野望,却在更加强大的现实世界里还有命运面前受挫乃至湮灭。恶人之恶,在戏剧环境是被诗意化了,何况蒋长得还挺精神的。女性有天然的母爱,男性有胸腔的共鸣。
2他的角色是雌雄不分的。虽然傅卫军是纯爱战士,高晓亮是渣男。但这些角色在社会意义的性向都是非常非常模糊的,换句话说因为身处底层就没有资格和力量去选择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性别行为模式,他不可能甩钞票到别人脸上,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哪怕可能获得一时的欢愉,他都是下位者,是被施恩的,在电影《负负得正》中,他扮演的便利店店员穿上高跟鞋,一个被束缚自由的隐喻。
3他的角色是逝去的记忆。都说蒋的表演很自然,他自己也说与其去体验生活,不如去生活,是非常有见地的。他的角色很多行为模式的逻辑都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就像古典的物件一下子被擦拭,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哪怕它本身是痛苦孤独的。比如一个哑巴因为不会说话,听力就会相对增强,有时候就会歪着脑,用耳朵去捕捉信息;
在绿皮火车时代时常能看见醉汉横卧车厢连接处甚至厕所;还有一个风月场上的鸭子,不会像普通打工人佝偻着身子,反而会吊高天鹅颈,挺起胸,款款而行,甚至流泪也是人戏不分,你很难讲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情,多少也是套路……他恰好像一面能吸收影像的镜子,把那些我们以为很low,很上不了台面,活命是第一要义的隐秘江湖给拓印下来了。蒋奇明是内娱现在绝少有的,一人就是一本当代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