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全球化路线的兴衰——军事全球化(1)

畅明世界宏观说 2023-12-26 21:50:05

1、军事全球化兴于世界大战终于冷战

自二战以后,其实世界就不再是军事帝国的天下了。

一战、二战,本质上是军事强国试图以军事手段来改变世界秩序的一种“全球化”模式。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地理上的障碍被消除,全球的联系极大加深,全球共同的经济基础不断扩大加深,是大趋势。但是军事全球化,实际上并不是工业化以来才有的,从蒙元帝国以降,世界性的军事帝国就对世界进行了深度的改造,许多东方的技术传输到了西方,而这成为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前提。

但是在工业时代来临以后,军事帝国纷纷灭亡,因为工业化使得军事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大众化战争,成为军事领域的主导性力量。于是一战二战,各个列强纷纷展开世界大战,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发动战争的一方失败。这使得阶层固化的军事列强,被总动员能力更强、工业产能更大的国家所取代。这就是苏联与美国。

随着雅尔塔体系建立之后,欧洲一家独大已然是过去时了,但所谓的五常也是有鄙视链的,上三常:中、美、苏;下两常:英与法。事实上雅尔塔体系后全世界一共尝试了三条路线,其中分别是苏联、美国、中国领头。

第一条道路:苏俄式的军事扩张之路破产

苏联的历史分为两段,前半段是革命的,后半段是修正的。在其革命性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苏联由帝国主义的“吊车尾”一跃成为世界两霸之一。这是因为,革命的苏联,具备极强的大众化军事斗争能力,全民总动员,以一个苏联就废掉了已经占据了全欧洲的纳粹德国,而其立国之战,也是以一敌多击败了内外的强大干涉力量。但是军事斗争,很难维持长久的大众参与,这种组织难度过大,所以无法长期持续。

所以苏联就进入了后半段,即由军工&军事集团垄断社会资源的修正主义霸权苏联。但是,世界大战在核平衡的情况下无法展开,而常规军事手段,离开了大众化力量的主导又无法获得优势,于是苏联开始逐步退化到了其文明的原点——游牧军事寡头制,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俄罗斯。

苏联对外争霸的失利,是军事全球化路线在核平衡时代和军事大众化时代必然无法走通;而苏联退化为俄罗斯,则是由其社会的内因所决定的。

虽然苏联按照共产国际的理论武装了自己,但苏联从诞生壮大到成熟都借鉴了大量的俄罗斯传统的集中权力、军事扩张思维,早在二战大规模爆发之前苏联就侵入芬兰,瓜分波兰,在二战中苏联是把德国纳粹给顶回去了,反纳粹之功不能抹杀,但途中解放的东欧各国也基本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俄罗斯在其基本盘中防守反击是非常强大的,可如果一旦出了俄罗斯的文化圈,俄罗斯的战斗力立马大打折扣。

这是因为俄式的国际战略,本质上就是承袭的草原游牧文明的“大汗策略”,即集中一切资源去砸军事实力,然后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俄罗斯脱胎于黄金家族的金帐汗国,原本是其的包税人,可以理解成斯拉夫民族的“伪军”。而且其统治贵族臣服于蒙古贵族并且世代与金帐汗国联姻,这也使得俄罗斯的许多领导人,如列宁、绍伊古、普京等都不像西方人,反而有着一些蒙古人种的生理特征。

围着俄罗斯一圈的,基本都是对沙俄没什么好感的国家和民族: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乌克兰,南斯拉夫诸国。这其实就是周边国家对于军事文明的真实反馈。这就像我们中国历来戒备北方的游牧文明一样。

而沙俄帝国,实际上是用西方的武器战术体系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组织内核,这样一个“东西合璧”的缝合怪,一方面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暴烈的内部矛盾。

而苏联的军事全球化道路,必然导致其出现修正主义。游牧民族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度,其民主的范围局限在军事贵族当中,所以其本质上是贵族政治,而非是大众政治。这也是在18世纪的沙俄帝国还存在“农奴”,苏联时期民用物资始终短缺,解体后的俄罗斯寡头林立的主要原因——军事文明自古以来轻民贱民,贵将崇军。因为游牧军事文明是寡头统治而不是大众统治,而这与马列主义的将权力赋予大众的本质属性相矛盾。所以在苏联灭亡后,俄罗斯兴起的“皇俄派”,敌视列宁而崇拜斯大林,就是因为列宁主义中的革命属性极强,而革命会赋予人民大众以社会的主导权,这一点与俄罗斯的军事文明传统相冲突。

普京曾开诚布公的谈论起国家的命运。他问身边的人,谁才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叛国贼。但并没有等待属下们回答便说,“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大家都懂,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指的又是哪一群人呢?

(克里米亚的检察官,就是一名“皇俄分子”,其崇拜尼古拉二世而仇视列宁)

军事文明的国家,由于其整个社会要围绕军事这个中心而运转,那么必然出现类似于满清八旗、蒙元怯薛军(禁卫军)、奥斯曼的耶尼切里(禁卫军) 这样的军事特权群体。因为这样掌握了国家军事机器的群体,可以在军事扩张的国家道路上,长期垄断权力。

所以,苏联的寡头政治土壤就极其“肥沃”,这也是苏联变修的内在动力。苏俄时期的老人政治——官僚特权阶层的权力垄断,或者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寡头——对于俄国油气资源的经济垄断,实际上与垄断人口资源的军事贵族领主是一脉相承的。

这就是游牧军事文明贵族民主政治的遗存——寡头“领主”型社会结构,社会的统治者,可以决定寡头“领主”阶层某个个体的命运(因为强力的权力秩序赋予的权限),却要“讨好”其整体以获得统治的权力(因为其最高统治权的来源是寡头“领主”阶层的集体民主决策)。这就是草原上的“大汗”必须带着各个军事的领主来南下侵掠物资的原因,只有军事胜利带来的利益,才是“讨好”整个军事贵族阶层从而保有权力宝座的关键。

这其实就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明明已经获得了对美的战略优势,但是仍然不断地对美发起全球攻势的内在原因——因为虽然这种扩张对于苏联整个国家来说不利,但是对于军工&军事集团来说,确是稳赚不赔的事情。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当时苏联在70年代和平时期的军工支出占比常年占据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至1985年甚至达到了财政支出的50%,与战时国家相差无几。

以1976年为例,美国的军费开支为910亿美元,苏联的军费却高达120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GDP是苏联的3倍。苏联的GDP才0.69万亿美元,美国有1.87万亿美元。70年代苏联军费普遍高达GDP12%以上,对比2000年以来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长期在2%以下。

这种资源错配,这是特权阶层、军事寡头群体的最优解,却不是苏联的最优解,因为这种社会资源的投入,没有匹配的回报。这种长期以来,小团体绑架全社会的决策模式,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持续不断地失血,这才是苏联解体的“内因”。

那么为什么苏俄的军事扩张道路,或者说军事全球化方案就不灵了呢?这个时候外部的世界形势又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就是国际社会的现实情况:二战后殖民帝国被拆解后,原有的大帝国四分五裂,国际版图从数强对立转化为小国林立。

一战前的世界地图

目前的世界地图

二战后欧洲都碎成这个样子,更不用提彼时还处于殖民地状态的亚非拉。

本来的英国那可不是英伦三岛,那是英联邦,所占土地遍布五大洲,数千万平方公里。

本来的法国也不是法兰西,在非洲、亚洲都拥有着广阔的殖民地。

而奥斯曼帝国解体,更是分裂出了中东、北非、小亚细亚三个地理板块的一大堆国家。

奥匈帝国解体,从此分成了形同陌路的奥地利和匈牙利。

原来地球村也不过就几十个玩家,二战到冷战这个阶段扩充到两百个。小国林立,参差不齐,在原有帝国的废墟上站起来了几个小国,有的富得流油,有的穷到吃土,内部的矛盾也陡然加深。

(刚果战争,被誉为非洲的世纪大战,本来都是反帝反殖民的穷哥们,结果因为利益、宗教、种族问题打成一锅粥)

但乱归乱,却给军事征服带来了困难,原来拿下一个首都就能签条约,现在需要拿下五个省会,要五次友邦惊诧。这就令军事大国非常郁闷。征服一个大帝国,其实要比征服一个“散装地区”更为容易。

出兵一个国家,所能收获的利益有限,但同时呢却骂声一片,引来强大的反噬,比出兵一个大国干脆利落的吞并差了很多。

这就导致有很多小国在大国边上反复横跳,其实不一定是他自己有什么实力,而是大国考虑国际观瞻,迟迟难以下定决心打破平衡。不然就他们那仨瓜俩枣,早就给他们扬了。

其二:就是大国在背后支持小国打消耗战,制约大国的入侵

按说现在五常的军力和周边的小国形成了碾压,只要是五常打小国,基本上是没什么悬念的。

可是五大善人之间嘛,哈哈,也只能说竞争关系。

自抗美援朝后,五常之间从未直接刀兵相见,即使是朝鲜战争,我们的对外口径也是志愿军。对吧,我华夏大地民风彪悍,好打抱不平,最看不上仗势欺人之辈,数十万好汉异域扬威,自发成军就能把联合国军打到妈都不认识。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这就是个台阶,我给你了,你下不下吧。

所以现在五常入侵小国,不仅是风险收益比相较二战前的军国主义扩张更差了,而且一旦小国背后有人,你还真未必能打的下来,就算打下来了治安战也能耗死你。

比如说:英法入侵埃及,意图夺取苏伊士运河,然后苏联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就对英、法、以,写了一封信:“要是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入侵你们,敢问阁下该如何应对呢?”

比如说:美国入侵越南,要推翻越共政权,中国说“我给你画条线,北纬17度以北,你不要过来,勿谓言之不预。”

比如说:苏联入侵阿富汗,分分钟拿下首都。然后和一穷二白的游击队一打仗,发现表面看起来和山谷野人无异的游击队竟然有美国的弹药、西欧的通讯器材和日本的医疗箱,还有用之不竭的便携式火箭炮。

这其中最漂亮的可能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就趁着美苏古巴掰腕子的时候,解放军乘风而去,御电而回,只留下三哥看着永远被打碎的大国梦黯然神伤。

打小国不仅风险高,收益差,万一小国背后有人,你能不能打下来还两说。打下来能不能站得住也两说,要不怎么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场呢。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大国对小国也不得不非常克制。这就是古巴存在至今的原因。

其三:大国之间达到无法互灭的平衡

那咱们疯狂一点,干脆挑起来五常之间的灭国战,那要是灭掉了,剩下的国家不就是一盘菜吗。

大点干,早点散,他希特勒要是没胆子,能踩着欧洲发动世界大战吗,到死也就是个落榜的美术生、无家可归的负伤老兵。

这个呢,也不可能。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战场,前线后方并无明显的区别。

简单点来说,柏林不怕被轰炸,因为还能修地下掩体,第三帝国的精英和主要的工业能力不受影响。

可柏林怕不怕原子弹呢?

日本为啥挨了“二次原”就投降了,因为死的人多?别闹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战争分子在乎死人吗?都准备一亿玉碎了这不是求仁得仁嘛,咋没本事对美国大喊一声:“让核武器来的更猛烈些吧”。

原因就是他们防不住,他们发现如果美国对东京投放原子弹的话,天皇、大本营、高级军官和他们的“亲朋好友、故旧僚属”等整个统治基层,是真的会和老百姓一起玉碎的,于是就麻溜利索的投降了。

呸,一群懦夫。

发动战争的决策者群体,特别是其背后的统治阶层,在面对核武轰炸乃至于未来可能更大威力的战略战术武器面前,事实上和普通士兵的死亡率是趋近的。这个事实会让决策者猛然惊醒,然后自我克制。

如果打仗的领导层被整体消灭了,然后政权落入到主和派——原来的政治对手手中,开始和对方议和,这个账怎么算都算不明白,于是我们发现,虽然五常龃龉不断,但断然没有一个国家领导层会轻言核武和毁灭打击。

退一步讲,就算是现在的人防工事能够防住核武袭击,但只要不可能把军政人员全都防起来,底层军政人员和百姓就会一直陷入到被核打击的恐慌中,苏联社会就一直做着核武攻击和被核弹洗地的假想,结果拖到最后老百姓耗光了所有的热情。

嘴炮的都是梅德韦杰夫这样的边缘人员,他说用核武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法用核武。

据新华网报道:北京时间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所以,在核平衡的时代,军事全球化的路线必然是走不通的。因为军事手段达不到政治的目的,而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没有结果的事情是无法成功的。

工业化,让大众成为了军事的主导性力量,这是社会主义苏联崛起的时代背景,是生产力的发展让这个帝国主义的吊车尾成为了两极之一。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在变化,走了修正主义的苏联失去了革新的能力,于是也被时代淘汰。

这个时代的核心变量就在于——核平衡,它封印了军事手段来建立全球秩序的道路,于是军事全球化的道路,就被被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取代了。(未完待续)

0 阅读:31

畅明世界宏观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