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四十多年来的博士培养

人文社科圈圈大不同 2024-09-25 15:30:34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于1981年复办,同年获批国务院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博士点,因此人类学系成为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单位。在学科恢复与重建的40多年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培养了近两百名(182名,截至2020年12月份)博士研究生,共完成182篇博士论文(1981-2020年)。 ✅第一部分“博士论文的总体分布情况及研究特点分析” 1981年,梁钊韬成为国家第一批授予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授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位文化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系1982年开始招收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藏族学生格勒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位藏族博士,其1986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第一篇博士论文。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生的田野调查大多在国内完成,博士论文中绝大多数聚焦于国内研究,研究覆盖了24个省、市、自治区。 ✅第二部分“人类学博士论文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分布” 族群与区域研究、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都市人类学研究 ✅第三部分“人类学博士论文的领域拓展” 历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法律人类学、互联网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流域研究等 ✅第四部分“人类学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应用创新” ✅第五部分“人类学博士生培养的贡献与博士生培养建议”

0 阅读:16
人文社科圈圈大不同

人文社科圈圈大不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