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当驻美大使时,一美国老太太——发出关于西藏问题的质疑,面对一位对中国持有偏见的人,他没有直接反驳,了解对方的身份后,李肇星道:"西藏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怎么可能'侵略'自己的领土呢?这就像说美国'侵略'了阿拉斯加或夏威夷一样荒谬。"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人民网 关于“全世界都忘不了的‘铁嘴外交官’”的报道) 在北京,一群中外记者正热切地围绕在一位身材不高但气场十足的老者周围,他就是李肇星,这位曾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铁嘴外交官"。 回望李肇星的人生轨迹,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奇妙,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文学少年,最终成为了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1940年,小李肇星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他总是在地里帮爷爷干活,可没一会儿就不见人影了。 爷爷气呼呼地到处找,结果总能看到他蹲在角落里,两眼放光地看书,当时这个小子会不会心里想着:"我可不是来种地的,我要当大作家!" 上了高中,家里更穷了,妈妈虽然裹着小脚,还是坚持走五里山路,给儿子送几个玉米饼子。 李肇星看着妈妈蹒跚的背影,心里暖暖的,更加发奋读书,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甚至通过自己的诚意,感动了只对干部开放的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张珍贵的借书证。 李肇星叹了口气,回想起那年的波折,本以为苏联留学在望,谁知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计划泡汤了。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啊,他自嘲地想,阴差阳错间,北大西语系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虽然只是第二志愿,但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他的外交之路。 十年后,30岁的李肇星踏上了肯尼亚的土地,大使馆工作繁忙,可他还得充当"英语老师"。 看着炊事员们努力学习的样子,李肇星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外交事业的决心。 李肇星常常回忆起在那里的一个有趣小插曲:一位学会了"鸡肉"这个单词的炊事员,在市场上看到公鸡时,竟然说"No,I want his wife(不,我想要他的妻子)。" 这种乐观幽默的精神,成为李肇星特点之一,1985年,李肇星站上了外交部发言人的舞台,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没让人失望,很快就给他赢得了"铁嘴钢牙"的绰号。 但真正让李肇星冒冷汗的时刻还在后头呢,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我们迄今都记得,当时搞得关系紧张得像绷紧的橡皮筋。 作为驻美大使的李肇星,面对美国记者的连珠炮轰,不免会心里嘀咕:你们倒是挺关心自己人,咱们的人就不是人啦?于是他一个反问,直接把记者们问懵了。 不过李肇星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2006年,为了缓解中日关系的尴尬,他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来了出"厕所外交"。 没有镜头,没有记者,就在洗手间外头唠了20多分钟,这一聊不要紧,两国关系还真有点回暖的意思。 有次在哈佛演讲,台下一群人一开始还挺高冷,李肇星可能心想:"行,今天我非得让你们竖起大拇指不可!"果然,他那番妙语连珠的演讲,把全场都给迷住了。 一个美国人都忍不住感叹:是真有两下子! 在那次美国大学的演讲中,李肇星更是展现了化解误会的高超技巧,以平和的语气解释,但又让美国老太无话可说, 这种理性而富有同理心的回应,不仅化解了对方的敌意,也赢得了在场听众的尊重! 李肇星的成功,源于他全面的履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说,肚子里没墨水,干这一行还真是不行,此刻的他与童年那个躲在地里看书的小孩童遥相呼应... 从非洲的外交实践,到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磨砺,再到联合国和美国的重要外交岗位,每一步都为他日后成为外交部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外交智慧,不仅需要坚定的立场,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李肇星的外交实践,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化解误会、增进理解的道路!
李肇星当驻美大使时,一美国老太太——发出关于西藏问题的质疑,面对一位对中国持有偏
易信娱乐
2024-09-28 11:5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