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铁军|再读"父亲找家"一文的感受

大院文化 2024-10-08 03:07:54

作者:姜铁军

今年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天津红后联谊会举办了征文活动。红后联谊会的战友们踊跃参加,有的讲父辈长征中的故事,有的写父辈战争中的记实,有的淡父辈晚年朴素生活中的情结,总之,红军长征中的艰苦卓绝,战争中的英勇杀敌,生活工作中反映出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把红军的精神都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上世纪90年代,我三弟姜建军根据家父口述写了篇《父亲找家》的文章,发表在天津“中老年时报”上,我最近又看了看,还是有许多的感受要说一说。

我的父亲姜云清1916年出生於湖南新化县,1931年15岁时因不满地主的压迫,打伤了地主儿子,离家出逃。在湖南桑植参加了工农红军。从此跟着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战时期在平西察哈尔(挺进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全国的解放。1951年,父亲离家整整二十年后,随着新中国的解放,在组织的帮叻下,终于踏上了找家的归路,回家拜见到了父母,其情节三弟姜建军在咱红后网上己详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家父姜云清1955年授衔中校,(12级)时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工程处第一副处长

近期,红二方面军后人联谊会开展了很多纪念长征的活动。二方面军的红军家庭只要能联系上的每家都发了有关红二方面军建立、沿革、及长征各个时期的照片书籍和资料。

其中"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及"最后的红军——六军团幸存者名单。这两本书我近期又反复认真看了多遍。想从书中寻找父亲的足迹。在书中有幅在一九三五年"长征途中,红六军团领导在父亲老家湖南新化县的合影照片。照片清楚的注明了每个人的名字,这也是父亲去世十八年后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十九岁的模样。(红后联谊会去巴中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活动中,原天津消防局政委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并送了一本红军长征的画册,画册中有这幅照片,并在照片下边文字中写到“肖克军团长招手说"姜牙子(父亲小名),过来一块照个像”。回津后报社记者问我:“那个是你父亲?”我看了半天也不敢认那个是父亲。

照片中肖克右侧的父亲才十九岁,(长征前后父亲一直是肖克的警卫员)。照片中我仔细看了父亲的面容,脸上表情显的自信与放松,有着刚毅和与年龄不和谐的严肃。这也使我对父亲找家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我一直以为父親参加红军后因战争环境,南征北战,远离故乡,所以建国后才找家,看了照片后才知道父亲是参军四年后过家门而不入。事实也反映出了父亲舍小家顾大家,舍亲情顾革命的胸怀。更加深了我对父亲的敬重。

在我又读了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和红六军团幸存者两本书后,诸多的史实使我认识到,父亲找家,对他个人来说确实能说明一个人的革命品德。但放在整个红军队伍中则是沧海一粟。成干上方的红军指战员其实都有着如此的品德和情怀,因为有他们一种舍命为天下劳苦大众打天下的英雄气概,所以他们才能够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对于父亲找家。我早先理解的是亲情,是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品德。在我又一次读了上述两本书后,我体会到,长征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是根本保证;正确的战略方针,战役谋略是战胜顽敌的策略;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使红军如鱼得水;统一战线的建立使红军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除以上诸条件外,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千千万万红军将士无私奉献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奋斗而取得的。

有史为证:

一、红二军团在江西根据地时,因王明的错误路线影响,错误路线领导者夏曦在苏区搞肃反扩大化。取消了党团组织,大抓改组派,把九师师长段德昌判死刑。刑前贺龙去牢房看望段德昌,段抓住贺的胳膊说:“胡子,我段德昌一生光明磊落,今遭暗算,死而无怨。我別无他求,只求三件事. 段说:”洪湖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你不可忘记洪湖人民,这是第一件;第二件,如今红军子弹奇缺,不要用子弹,子弹是留着打敌人的,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第三,你派人给我蒸碗粉蒸肉吃,我生不能回洪湖,死也要回洪湖。”行刑时,贺龙把一碗粉蒸肉端到段面前,含泪说到:德昌,吃些吧。吃罢,段挺胸昂首面无惧色,高声喊到:“同志们永别了i祝草命早日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须臾,段被砍死。

读到此处我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深深被先烈的壮举而感动。想想在生命既将结束时,先辈们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和死,而是想着革命的前程,他们在生命终结前想的不是生死,而是红军子弹奇缺,行刑时不要用子弹,而是用刀砍。这是何等大无畏至生死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呀!至死想的依然是红军的壮大,喊出的依然是心中的革命理想。

二、在《最后的红军一一红六军团幸存者名录》一书中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红六军团长征开始时共有9758人,长征途中与红二军团会合时只剩3300余人,近三分之二的红军牺牲在西征途中。

红六军团在战争中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就有110多人,最后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的幸存者书中统计仅存526人。

读到此处,看到长征途中牺牲了如此众多的先烈,他们走上革命之路后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回过家的,而是“马革裹尸”葬于它乡。象父亲这样从军20年后,经历战火洗礼,身负九次战伤,还能看到新中国成立,能找到家同父母团聚实属万幸者。父亲20年后找到家,见到年迈的父母,虽是悲欢离合,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后的红军一书一一六军团幸存者录》本有528页,书名由六军团军委主席任弼时女儿任远芳题写,本书虽然写的是最后的红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流逝,现今这些幸存者也都去逝了。存活在世的红军也寥寥无几了,但是我想,这只是从数字上的统计,而我觉得”红军不死,红军精神万岁”,这是指精神而言。红军战士前辈们3虽然离我们远去,但红军精神永存,红军的长征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也是我们当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文明进步而奋斗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附:《父亲找家》天津中老年时报刊载

作者简介:姜铁军,1949年生人,1968年入伍,1969年入党,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付指导员、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付团长、师后勤部部长、付师长、天津警备区副部长、部长。两次进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曾参加1976年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1980年华北地区802演习;荣立三等功二次。1986年带部队参加天津煤气化建设,因创造了"一条龙文明施工经验,"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受到天津市政府的奖励。

0 阅读:1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