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规则都是你定?”2020年,南京女子利用天气预报购买航班延误险,押中了900次,不料被认定骗保300万!面对警方的质疑,女子平淡的表示:“我完全是靠实力赚来的,怎么就违法了?” 在2020年一个平常的上午,南京市警方突然逮捕了一名普通的女性,李女士,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航空业从业者,却因为她精妙的“保险操作”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李女士的被捕并非一件偶然的事件,而是其数年精心策划的“保险套利”计划的终结,她并未触犯通常意义上的诈骗手段,而是利用合法的保险产品,通过巧妙的操作积累了数百万的非法所得。 李女士的操作最终引起了保险公司的怀疑,随着赔付次数的增加,保险公司开始发现她和关联身份的投保记录有着明显的异常。 通过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发现,李女士及其亲友团的身份证件频繁出现在同一航班上,且几乎每次投保的延误险赔偿金额都高于正常水平。 这一现象引起了保险公司的高度警觉,他们决定对李女士的操作进行深入调查,在核对了几百次票务数据后,保险公司确定李女士的操作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并将案件上报至警方。 当李女士被警方带走时,她依然坚称自己并未犯错,认为自己只是“聪明地利用了规则”。 李女士的案件迅速引起了法律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法律专家们指出,李女士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保险诈骗定义。 虽然表面上,她的行为看似合法,所有的操作都通过正规的保险渠道完成,但实际上,她故意利用天气预报、航班信息,以及亲友的身份进行反复投保和退票。 这种行为尽管并非直接伪造事实或虚构保险事故,但由于她通过多个身份反复操作,实际已经构成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从保险公司获得巨额赔偿。 保险诈骗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指的是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保险公司赔偿金的行为。 李女士的操作虽然没有虚构事故或直接欺骗保险公司,但她通过多次利用亲友的身份证件和航班延误险的漏洞,以此获得高额赔偿,显然破坏了保险行业的公平性。 保险的存在本应是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而不是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李女士的行为实际上大大损害了整个行业的信用基础,并导致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2016年至2020年间,她凭借这套系统化的操作,几乎每年都能获得数十万元的赔偿。 她把这些记录详细地写在笔记本里,精确到每一次航班、天气情况、赔偿金额,甚至包括每一位“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号。 然而,李女士的成功并没有让她止步不前,反而让她变得愈发贪婪,她的心理从一开始的“小试牛刀”逐渐演变为对金钱的无限追求。 最初,她只是在偶然情况下获得了一笔赔偿,后来则完全沉浸在这种看似轻松无风险的“赚钱”模式中。 为了赚取更多,她甚至通过购买最贵的延误险来提高赔偿金额,她总是希望每一次延误都能带来更大的利益,逐渐陷入了对金钱的极端依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从一个普通的航空从业者变成了一个专门利用保险制度漏洞牟取私利的“赌徒”。 这一切始于2015年一次普通的航班延误,当时,她正在享受一次期盼已久的旅行,然而,天气的突然变化导致航班被迫延误。 和大多数乘客一样,李女士对这次延误感到无奈,但在她回家后,银行账户里多出了一笔赔偿金,这让她瞬间明白了航班延误险的“潜力”。 延误险这款保险产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弥补乘客因为航班延误而产生的损失,比如误工费用或临时住宿费,但李女士发现,只要天气状况合适,延误险的赔偿金额远超她的损失,这次意外收获在她心中种下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航空从业经验的人,李女士对航班的延误情况和天气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她很快意识到,只要精准掌握天气信息,她就可以在航班延误的高风险航线中“稳赚不赔”。 她开始定期查看天气预报,选择那些受极端天气影响的航班,并购买延误险。 为了最大化收益,她总是挑选那些价格相对低廉的机票,这样即使航班没有延误,她也可以通过退票减少损失,这一套操作让她在最初的几次尝试中顺利获得了丰厚的赔偿。 随着她对这套操作的熟练掌握,李女士开始扩大规模,不再局限于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机票和保险,她开始向亲友借用身份证件,以他们的名义购买延误险,并迅速形成了一个小团队。 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她,因为她会支付一定的“报酬”。这个操作让李女士的收益飞速增加。 虽然她的行为看似聪明,但最终她不得不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规则时,任何试图通过“钻漏洞”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都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关于《靠航班延误,她“赚”了300余万?》
“凭什么规则都是你定?”2020年,南京女子利用天气预报购买航班延误险,押中了9
蒙哥谈养护
2024-10-04 11:43:55
0
阅读:70
子龙
天气是她故意闹的,又故意隐瞒天气恶劣的信息,导致航班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