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优秀的人,都在做这3件事

南枫希 2024-07-24 22:30:36

“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知名主持人柴静

正如柴静所言,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人生的角色。

人生也并非一场永无止境的争辩,而是一段自我修炼与成长的旅程。

格局的大小,往往决定了这场演出的精彩程度和影响力。

芸芸众生,放眼望去,拥有大格局的人,都在做这3件事。

敢认错,是一种勇气和智慧

当错误发生时,指责别人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

那些爱挑错的人,总是自认为站在“正确”的一方,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道理。

无论你如何争论,都难以打破其狭隘的思维之墙。

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自觉英勇无敌、智谋无双,从不肯虚心听从范增等谋士的建议。

鸿门宴上,他无视范增多次示意诛杀刘邦的暗示,错失了除掉劲敌的良机。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他又不听从谋士的良策,一味地指责部下作战不力。

最终,导致了他众叛亲离,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愚者时常苛责他人,将目光聚焦在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上,却对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视而不见。

他们只一味沉醉于自己的所谓“正确”,却也正是因此,才使其无法看到自身的不足,更无法成长进步。

殊不知,真正有价值且困难的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敢于认错的这份坦诚,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因为认错不是失败,而是进步的起点,是走向更高更远的基石。

优秀的人,随时都在反省自己

格局大的人,说话做事,随时都在反省自己。

常反思,是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曾子曾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的这种每日自我反思:,正是优秀的人修炼自身、提升格局的必经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面对魏征等大臣的谏言,他也不恼怒,反而时常反思自己的为政之失。

他任用贤臣,虚心纳谏,改革制度,轻徭薄赋,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走向繁荣昌盛。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初期,屡战屡败。

但他能深刻反思战术和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在指挥作战时的冒进和战略上的失误,于是调整策略,重新整顿军队,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

同时,他也反思自己的性格弱点,努力克服急躁和自负,变得沉稳、坚毅。

最终,曾国藩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的中流砥柱。

优秀的人,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挫折,都能成为其反思的素材。

他们不会陷入指责他人的泥沼,而是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言行与思维。

在反思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懂退让,是一种以柔克刚的策略

常言道: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面对纷争与冲突时,不要固执地争强好胜,而是选择以退为进。

这种退让并非懦弱,而是一种包容与大度。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大才:宰相蔺相如、大将军廉颇。

起初,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却位高于自己。于是,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然而,蔺相如深知赵国的稳定需要将相和睦,他们理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因此,他并未与廉颇针锋相对。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心后,十分惭愧,便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两人最终和好。

正是因为蔺相如懂得退让,而廉颇也懂得反思自己,敢于承认错误,这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一段佳话。

生活总是充满矛盾与冲突,一味地争强好胜并不能解决问题。

格局大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退让一步,因为退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以柔克刚的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退一步不仅能化解冲突,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渡人又渡己的双赢局面。

写在最后

愚者苛责他人,智者修炼自己。

优秀的人,总是敢于认错,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常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懂得退让,以宽容和智慧化解矛盾。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应当追求成为那个有大格局的智者,用反思取代指责,用退让化解冲突。

唯有学会从自身寻找问题,用包容的心对待世界,格局才会逐渐扩大,人生也将因此而更加充实、有意义。

愿我们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前行的步伐,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