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欧奈尔的CANSLIM炒股法则

辛毗渡己 2024-10-09 05:12:39

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找了一个当基金经理的兄弟要书单,他给了我五六本书,到现在只记得其中一本叫《笑傲股市》。

为什么记得,原因无他,这名字老让我想起这个。

虽然如此,这并不妨碍这本书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可惜当时看的时候没有太仔细,后来在《金融怪杰》中看到对欧奈尔及其弟子的采访,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又被勾起。

1,这并不是一本价值投资的书籍!

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认真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不是一本价值投资的书籍!

我入行是做价投的,和所有价投的拥趸一样,我曾经对任何趋势交易方面的东西反感,觉得这都是歪门邪道。后来随着经验丰富,加上智商太高实在渴望拓展自己的边界(别打我),我逐渐接受了价投、交易、股票、外汇、期货、量化等一系列东西。

当我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时,我才意识到价投其实是众多可行的策略之一,它不是万能的,也有自己的边界,就像先秦诸子百家一样,各有千秋,百花齐放,但非要自称“唯一正统”就没必要了。

顺带说一下,老粉都知道我最近在忙着搞量化交易策略,前两天开始部署了,最近优化出来的一套长线策略,回测的年化做到76%,希望接下来还能继续这么好。

以下是“投资林教头”研发的量化交易策略过往3年历史回测曲线,年化76%,知识产权归“投资林教头”所有:

今年4月我们团队开启量化之路,当时做了一个短线系统(参考林教头往期文章《》),实盘做到半年7倍,但短线无法消化太大资金,一旦资金量稍微上去一点,滑点就大得要死,老股民都知道盈亏同源的道理,半年7倍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分分钟市场教你做人。所以我们这几个月专注于长线系统的开发,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完成了里程碑。

当然,我也不傻,历史76%的回测只有参考意义,我保证,我们没有故意去调参,故意去优化,故意去过度拟合,但至少说明这个系统跑通了。

长线能够承载的资金量就大了,也不怕滑点了,所以我们更加从容了,虽然不能半年7倍,但我也是挺满意的。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重读《笑傲股市》,我才能重新理解欧奈尔的CANSLIM模型。

2,先看图,再看基本面

欧奈尔的CANSLIM模型,不是价值投资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是动量、趋势交易。和价值投资的“买弱”不同,欧奈尔的方法依然是“买强”。

问题是,什么才是强势股?先看图。符合这种“杯柄形态”的,就是值得关注的股票。

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价值投资者对看图这件事嗤之以鼻,我认为不妥,毕竟你多门技术,就多条路,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但图又是没那么重要的,很多初学者会在这里使劲钻研,仿佛能从图中找到“一买就涨停”的秘密,这完全是浪费时间。

所以,对杯柄形态的解读,我认为用威科夫的量价理论来解释就行:《》。

比如,“杯底”可以视为下跌的SOT现象,经历一波急涨后,一些散户开始兑现利润,但是在某个支撑位(杯底)上,卖的越来越少,下跌呈现小碎步特征,也就是威科夫所说的LPS、SOT现象。卖方力量消失后,多头轻轻松松就收复失地。虽然又有散户高位想出货,但出的少了,“杯把”又呈现出缩量跌不动的LPS现象,而这正好是合适的买点。

个人认为威科夫量价可以完美解释《笑傲股市》和《股票魔法师》的图形解读内容,所以不再展开。如果你熟悉威科夫的读图方法,根本不用费心去寻找什么“杯柄”。形态是表象,多空博弈是本质。

在技术面上过分花时间是完全没必要的,你应该在别处也听过这个说法,其中滋味,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明白。总之,技术面不能不会,但不能太会。

怎么说呢,我们刚刚完成的长线交易系统,确实用到了一个技术面指标,这个指标是满大街都知道的哪种,非常简单,非常基础,没有什么玄学,当然我不方便透露是哪个指标。然而回测年化76%的业绩,实则来自资金管理。技术指标在我们的系统里,只是个零件而已——它就像马达上的一颗螺丝钉,没了它不行,但它不是马达本身。

想了解林教头对《股票魔法师》的解读的,可以看往期文章:《》

杯柄形态+CANSLIM才是欧奈尔的炒股秘籍,很多文章只讲其一,不讲其二,这是不完整的。顺序是先找出适合的图形,再以CANSLIM原则筛选出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从这一点看,欧奈尔和《股票魔法师》的思想类似,只是具体战术不同。

3,CANSLIM模型

教头在《》这篇文章里讲过:

期货做的是趋势交易,股票做的是动量交易。啥是动量交易呢?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涨得好的股票,继续上涨的概率大。在A股,这不是很熟悉么?那些喜欢打板追涨停的,其实就是在做动量交易:今天涨停的,明天大概率连板,那些涨得高的,涨得快的,现在看起来最牛×的,明天大概率继续牛×。

CANSLIM,则是从基本面判断股票是否存在动量的方法,里面有几个法则是偏主观的,和林教头上一篇文章里讲的纯量化还不太一样。

C:可观或者加速增长的当季每股收益

通俗来说就是,季报发出来后,这家公司当季的EPS应该有强势的上涨。这是强势股的第一特征。

什么是强势?盈利最强的股票便是。EPS增速又快又好又多,盈利改善最好的,就是强势股。

从这一点看,A股和美股的偏好一模一样。

有位基金经理吐槽说:“现在业内的投资人都退化了,退化到资产负债表也不会看,只会看一个净利润,分析了一大堆东西,最后买的都是底部放量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同行的鄙视。

可市场就是这么玩的啊!我也很无奈啊!你孤芳自赏,那你去啊!

所以,如果你要选股,可以设定第一个条件:最近一个季度EPS同比增速≥20%。当然,这个指标不设上限,如果有增速50%甚至100%以上的,你为什么非要去寻找20%增速的呢?仅仅是因为它们“涨太多”了?因为基本面的改变没有那么迅速,这些增速100%的公司,下个季度可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而那些涨幅不够大的公司,你指望它们下个季度能超预期地跑出黑马,那才叫一厢情愿。

记住,你不是在做价值投资,你是在做动量交易,你赌的是,这个季度表现好的公司,还会持续表现好,直到有一天动量消失。

弄清楚你在做什么策略很重要,如果你用价值投资的眼光去看这条法则,你会摔桌子。

当然,EPS的增长也是要看质量的,要避开那些因为季节因素(比如双11)或者偶然因素带来的增长,这种增长无法形成动量。炒好股是要花时间的,不是光看图就行的,这点和期货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寻找的是EPS增长质量好,增长源泉来自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公司。

有的人会担心:你不是说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吗?这么高的业绩增速,难道不会因为利好兑现了而见光死吗?

欧奈尔的回答是:不会。即使季报发出,EPS增速创了新高,股价或许会因利好兑现而有所下跌,但这种下跌往往是调整。因为这家公司有基本面支撑,它的业绩还会持续好,到了下个季度,它还会是市场的明星。

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疑惑,我总是认为“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因此畏强畏高,错失了很多机会,而我买入的那些便宜的价值股,放了三年都没起来。当我意识到,欧奈尔本质上是在交易动能的时候,突然茅塞顿开,什么都能理解了:动能是有持续性的,我知道动能总有一天会消失,树不可能长到天上,但我的错误就是过早担心动能的消失。动能交易持有的时间也不长,可能也就几个月或一年,而季报是三个月一发的,动能的持续性足够你赚几个月的钱了。如果下个季度的EPS增速不行了,你再跑嘛,来得及。

A:年度利润增速

光看季报就行了吗?当然不是,你还要找出年度利润增速最强的公司,最好在25%以上。

记住你寻找的是动能,而不是公司的质地,所以你要寻找最近3年年度利润持续增长,且最近这个季度也表现好的公司,这样的业绩才有爆发性。另外,欧奈尔还主张寻找ROE>17%的公司,但这种“既要又要”在A股或许不适用。所以林教头个人认为,如果你玩A股,主要还是看季度和年度的EPS增速。

同样,对年度利润的仔细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仔细阅读年报,要确保年度利润增速的源头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改善,而不是来自不可持续的收入。

可以看出,动量的源头来自EPS增速,而EPS增速又来自经营的改善。

有基本面支撑的动量就有持续性,这也是欧奈尔敢于重仓的原因。虽然都是动量交易,但欧奈尔和克列诺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完全量化的,根据股票走势的斜率和标准差来判断动量,但是不关心基本面。

N:新鲜事物

新东西才能吸引人,A股和美股也是一个德性。

价值投资者偏好的稳定蓝筹股,往往是动量交易者们摒弃的,后者喜欢新公司、新管理层、新产品、新题材、股价新高,总之,什么都要“新”,新鲜事物才能吸引资金。

欧奈尔在《笑傲股市》里写道:

S:供给和需求

一个东西,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股票也一样。为什么游资都喜欢小盘股?因为小盘股只要少许资金就可以把股价推起来,原因是小盘股的供给量少。为什么管理层一回购,股价就涨?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管理层看好自己的公司,是一种利好信息,其实本质上是回购导致市场上的股票供给量减少,而管理层对自己的股票产生了需求。

衡量某只股票供求关系的直接指标就是成交量,当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如果萎缩,就说明跟卖的不多,并没有太多供应存在。当股票突破盘整时,成交量比平时多50%甚至更高,就说明这里有很多人在买,需求旺盛导致股价迅速上涨并突破了箱体。

聊起成交量,这又回到威科夫量价分析的范畴了,读者看看林教头写的《》即可,也没什么好展开的。

所以如果要对欧奈尔的法则进行改进,那么这个S可以去掉,因为在图形分析里就已经顾及到成交量了,没必要多此一举,CANSLIM法则可以精简为CANLIM法则,毕竟要素越少就越好记。

L:行业龙头

老股民都知道买龙头的道理:市场资金就那么多,好不容易找了个题材,总得把某只股票拱上去,股价越高越好,越强越好,资金才会聚集。

问题是,你怎么定义龙头?林教头之前的文章也表达过这个观点:如果你做的是动量交易,是投机,那么你要找到 龙头,并非基本面的龙头,而是市场龙头——规模不一定要最大,品牌不一定要最有名,但一定是季度和年度EPS增速最强,股价上涨最有活力的那一只。

记得之前人形机器人概念火起来的时候,我仔细研究了行业,从市场格局上认定绿的谐波就是行业龙头,但那段时间的市场龙头并非绿的谐波,而是另一家小公司,我朋友买了那家公司的股票,每天涨停,在我面前炫耀。这说明了市场交易确实是常常脱离基本面的。

如果再让我回到那一次行情,我能否挑出市场真正的龙头呢?答案是RSI(相对强弱)指标。这个指标其实有点意思,但很多人用错了。

比如下图,大家对RSI的使用,还停留在“30以下超卖,所以要买入;70以上超买,所以要卖出”的印象,实际上要做的是相反的——超买区域,表示股票还有热度,超买不一定反转,但大概率继续火热。

同样,超卖也不代表股价就磨底了,因为市场有惯性,越低越跌,超卖意味着市场依然悲观,继续下跌的动能存在。

I:机构认同度

题材有了(N),业绩有了(C、A),市场也启动了(S、L),接下来资金就要顺理成章地进来了,那么最大的资金在谁手上呢?在机构手上。

这里指的并非卖方(券商分析师)的认同,因为卖方是写报告卖股票的,真正敢于用真金白银投票的应该是买方基金,如私募、公募、养老金等。牛股不需要被大量机构关注和认可,因为当它已经暴露在聚光灯下时,股价已经涨上去了,所以少数几家关注它、认可它就行,但至少也要有20家——因为这本书的背景是美股,美股主要由机构组成,A股主要是散户,因此这个“20家”仅供参考。

比起数量,质量更为重要。如果某位知名基金经理开始买进某只股票,即使目前的新闻上只看到这位基金经理在买入,这也是股票获得机构认同度的标志,因为这则新闻会被同行看到,这家公司会暴露在其他基金经理面前,如果质地真的好,就会持续发酵。

比如前段时间巴菲特买了Ulta美妆之后,市场马上来了个放量的跳空高开,但很快回落。不过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个回落符合缩量调整的特征,随后底部需求进入,股价又被推了上去。

最近有打算对这家ULTA做一次分析,欢迎继续关注“投资林教头”。

无论是每股盈利的增长,还是某位基金经理盯上了某只股票,动能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最适合进入的,一旦市场上涨充分,动能也就离消失不远了。所以,“别在顶部买入”无论对哪个流派来说都是不容辩驳的真理,即使你买高买强,也不能在最高点接盘。

M:大盘的走势

最后你还得判断大盘的情况,跟克列诺一样,如果整体行情不好,就别在粪坑里挑宝贝,不要去熊市找什么题材、龙头,关掉电脑,去搬砖或者休息。

所以,对CANSLIM做一个总结,可以发现:

C、A:即季度和年度EPS的增速,是对基本面的分析。股票动能的来源就是盈利增速,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N、L、I:这是对情绪面的分析,即有没有新题材?是不是市场选出来的龙头?大资金是不是也盯上它了?

S、M:这两个是对市场面的分析,即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整体行情里?成交量是否和股价配合?但林教头认为S、M两个因素可以放到图表分析里,所以真正重要的是CANLI五个法则。

总而言之,欧奈尔的思维逻辑,可以总结为:先看图,是不是有上涨迹象→看基本面(主要是业绩增速)是不是存在动能支撑→看看市场,是不是收到认可→基本面、技术面、情绪面、资金面都共振了,那就出手。

4,投资与投机之争

有位朋友批斗我说:“老林,你变了,你以前总是在说价值投资。”

我没变,我只是不再固执地认为,某一种投资策略才是正统,我不再固执地认为,其他策略都是歪门邪道。我有一个深度价值投资的圈子,我观察到里面有些人就开始魔怔了,把价投当宗教,甚至有位仁兄直接在群里骂道“除了价投以外的都是无知无脑的赌博”,当他陷入这种唯我独尊的自大中时,他也掉入了不理性的陷阱,此时此刻,无脑无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用钱投票最能说明问题,虽然我一直在开发量化交易系统,但目前我最大的资金都放在价值投资策略中,我把大部分钱交给私募圈的一个兄弟打理,虽然我不主动管理,但我经常和他讨论基于价值投资的投资机会,甚至有时候我都忘了自己还有这笔钱——这是好事,省得天天去关心净值涨跌。

在《笑傲股市》的末尾,欧奈尔也讨论起了“投资与投机之争”:

投机者和投资者,这是两个容易被误解的形容参与股市中的人的词语。看到投机者这个词,你就会想到那些承受巨大风险,以某只股票未来的成功作为赌注的人。与此相反,投资者这个词则令你想到那些明智、理性的涉足股市的人。根据这些传统的定义,你可能会认为投资者更为聪明。但是,巴鲁克却这样定义投机者:“投机者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洞察与观察。因此,投机者就是能够提前洞悉到任何蛛丝马迹并能及时行动的人。”杰西·利弗莫尔是另一个股市传奇人物,他是这样定义投资者的“投资者是一些大赌徒。他们投下一个赌注并坚持下去,而一旦出现任何差池,就会输得精光。”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知道这并不是投资的合理方式。请记住一点,巴鲁克和利弗莫尔曾多次在股市中赚取上百万美元,至于那些词典的编撰者,我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目的之一在于,令你质疑那些曾经听说过或是使用过的很多错误的投资理念、信条或是方法,其中就包含正确理解投资的含义。有关股市及其运作方式,还有如何股海弄潮,外界有太多的错误信息,投资者应该学会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不要再盲目听信朋友司事以及频繁出现在每天电视节目中的名类专家的个人意见,行动更不要受其影响。

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有资格对投资与投机做出评判,老粉都知道我对价投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什么估值建模那都是家常便饭,我还写过一本财务分析的书《七步读懂财务报表》。我还是国内某个知名价投社群的助教,我们内部讨论过一些票,都是做了非常深度的研究。

知行合一么?我也有。

不然你以为我去年3倍的盈利是怎么来的?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专业,我只想说,我有资格评判投资与投机之争,我认可价投,我说了我现在最大的资金是配置在价投策略上的,但我真的非常反感有些人,编一个词,帽子一扣,你是这个派,我是那个派,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符合“我”的就是真理,别人都是歪门邪道,这在价投圈子里很常见。

我做价投,但我很反感价投派的,天天说别人歪门邪道。

我也做量化,做交易,我也不喜欢他们嘲笑价投人士是书呆子和经常买在半山腰。

只是各自的系统不一样而已。

5,你一定要懂行研!这是摇钱树!

无论是价值投资、趋势交易,都绕不开一个维度——行业研究。

正如欧奈尔在第15章写的:

你的股价,有一半是因为行业引起的。行业!你要懂行业!如果你天天研究技术面玄学,对行研一窍不通,你就赚不到钱,赚到了也要吐回去。

当然了,我说的是股票。

我怎么评价技术面来着?它是我马达上的一颗螺丝钉,不能缺,但一颗足矣,螺丝钉不是马达本身。我们历史回测年化76%的这套策略,我也用了技术面的一个指标,这是一个烂大街的指标,说出来你肯定认识,但我不能说,毕竟这是我们团队的摇钱树。

如果你做的是股票,技术指标的重要性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多,不如好好研究行业,从行业中寻找动能。至于什么缩量磨底放量突破那一套,只是验证市场是否跟你一致而已。

我不知道自己的肺腑之言,到底能传达多少信息给你。

好投资都是顺势而为的,好赚的钱都是不费力的——几年前,我一位在证券公司的师兄跟我说了这个观念,我听完大受震撼。那么,我们顺的是什么势呢?20日均线吗?错!我们顺的都是行业大势。

我们那个价投圈有位哥们,天天说新能源车多好,他在特斯拉上赚了不少钱,但他没有意识到,他其实在做趋势投资,他顺到了新能源车的产业周期——因为政策支持导致需求爆发,行业迎来周期拐点,但随着各大车厂产能释放,未来必然是供过于求的。

这两天这位哥们还在谈理想,过段时间他就没有理想了。

还有位哥们,全仓了隆基,他说这是中国的核心资产,可我在上一篇文章算过光伏的库存周期,我只能祝好,希望他能坚持到周期来临的时候。

最后用欧奈尔的这句话结束本文吧:

无论是投资、就业、择业、创业,这句话都至关重要。

0 阅读:0

辛毗渡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