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为了收息,股份行还是可以想一想成长性的,只是股份制银行成长性较低但是可以成长。比如,中信银行大致2024年每股利润1.21元,分红率应该是30%左右。按6.6元买入成本股息率5.5%不算低。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提高到216%,如果2025年利润增速开始恢复,一年两年之后到8%的利润增速,就有了较低的成长性,短期而言有股息率支撑股价,长期持有可以享受公司利润低速增长的收益,或者说有价差可赚,每年可能出现6%的价差。还是那句话:列举中信银行不是让你买中信银行,也不是让你现在买中信银行,两年翻倍了的股票没有人会傻乎乎地给别人建议买入。中信银行是6.6元买入的第一笔,如果股价下跌多了还会买入一点,说白了就是手里的股票不舍得卖出,是指如果股价大幅上涨而且涨的很多到已经不值得的高价时不舍得卖出,中信银行就可以卖出赚点小钱安慰自己。 不要问我现在能不能买银行,现在的股价高出持股成本很多(2022~2023年成本),为了避嫌不适合评论银行股了(我为了提高仓位本周买入了少量银行股,因为我不怕亏损不怕套住,手里放着20%的资金等着股价下跌继续买入,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两只股票合计不到10%仓位)。举例子银行股是因为我熟悉的行业不多,其实说的是思考方式,对其他行业也是类似的思维方式。 如果银行股涨多了明显不值时,有些股票也不会卖,因为长期持有的股票思考角度不同,我想的是起点到终点这个过程每年收益率是多少,不关心中间过程中是下跌很大或者上涨很多,有人可能会说,高点卖出再低点买回,理想的对的,现实是多数人做不到。卖出股票的资金,折腾几次可能还要亏损,股民不就是如此贪图波段价差而赔光了本金吗?看到一个统计,公募基金8年时间年化收益率超过12%的有30只,应该是头部1%的水平了。我持有的建行10年收益率12%,期间股价涨到过近10元又下跌到5元多,今年才涨过2018年的高点,没有影响自己的年化收益率,只要心不动就可以静观云卷云舒。
国行为了收息,股份行还是可以想一想成长性的,只是股份制银行成长性较低但是可以成长
古道亦无尤
2024-10-30 21:33:06
0
阅读:493
不负时光
银行股票我基本上只买不卖,我已经大赚了。我还有75%的资金趟在银行里,只要优质银行股票大跌就加仓,今天18元加仓兴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