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战败后,拒绝投降,在将提督大印截角损毁后,吞食鸦片自杀。岂料朝廷并未就此放过他,光绪帝下令查抄丁汝昌全部家产,并让其穿囚服入棺,再用三根铁链锁住棺椁,十年不许下葬,死了都要锁在"牢"里…… 命运多舛的丁汝昌,从小就尝尽了人间苦楚。1851年,安徽庐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15岁的丁汝昌在短短几个月内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他蜷缩在破旧的茅草屋里,望着空空如也的米缸,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汝昌啊,你可不能认命!"邻居大叔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爹娘走得早,但你还年轻,得好好活下去。" 丁汝昌抹了把眼泪,点点头。他知道,从今往后,自己就得自力更生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丁汝昌什么活儿都干。放牛、砍柴、挑水、帮工,只要能赚钱的活儿他都不嫌累。后来他还当上了豆腐店的学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磨豆子。虽然辛苦,但总算能填饱肚子了。 然而好景不长,185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而来。太平军占领庐州后,开始大规模征兵。18岁的丁汝昌身强力壮,自然成了他们的目标。 "小子,跟我们走吧!跟着咱们太平军,保准你吃香的喝辣的!"一个太平军士兵拍着丁汝昌的肩膀说。 丁汝昌心里很是纠结。他不想参军,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可是,眼下的日子实在太苦了,而且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他跟着太平军离开了家乡,开始了军旅生涯。 谁知道这一去,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太平军中,丁汝昌遇到了他的伯乐程学启。程学启看中了丁汝昌的勇猛和机智,把他收为亲信。 1861年,形势急转直下。湘军将领曾国荃率军围困安庆,太平军岌岌可危。程学启权衡利弊后,决定带领部下投降清军。那个夜晚,丁汝昌跟随程学启翻越城墙,向清军投诚。 "你们若真心归顺,就立即攻打城内太平军,立功赎罪!"曾国荃对程学启等人下了命令。 第二天一早,丁汝昌跟随程学启率先发起进攻。他们奋勇杀敌,很快就打开了缺口。曾国荃见状,这才率大军跟进,一举歼灭了城内太平军。 凭借这份功劳,丁汝昌被封为千总,正式加入了清军队伍。他所在的营编入了李鸿章新组建的淮军,从此与这位日后的重臣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丁汝昌屡立战功。他协助刘铭传在四江口大败太平军主力,又多次击退捻军的进攻。1868年,他更是亲自率军剿灭了东捻军的主力。这些战绩让他声名鹊起,很快就被提拔为总兵。 不仅如此,丁汝昌在外交斡旋中也颇有建树。有一次,日本蠢蠢欲动,想要对朝鲜发动战争。丁汝昌临危受命,赴日交涉。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谈判技巧,他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 丁汝昌对李鸿章始终保持着近乎盲目的忠诚。他把自己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李鸿章的提携,对李的命令言听计从。但这种过度依赖,在日后的甲午战争中埋下了隐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作为北洋海军提督的丁汝昌,肩负着保卫国家海防的重任。然而,战事的发展却让他倍感煎熬。 "提督大人,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给小日本一个教训!"副将邓世昌急切地说。 丁汝昌摇摇头,长叹一声:"李大人有令,我们要退守威海卫,不得轻举妄动。" "可是提督,这不是兵家大忌吗?我们这是把自己困在了死胡同里啊!"邓世昌急得直跺脚。 丁汝昌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不敢违抗李鸿章的命令。这种矛盾和痛苦,日日夜夜折磨着他。 随着战事的推进,丁汝昌的处境越发艰难。他先是被朝廷问责,后又被诬陷"叛国",甚至一度被革去职务。这些打击让他身心俱疲,但他依然坚守岗位,誓死捍卫国家尊严。 1895年2月,日军对威海卫发起总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日方代表伊东祐亨多次派人劝降丁汝昌。 "丁提督,何必固执呢?只要你投降,我们保证优待你!"日本使者说。 丁汝昌怒目而视:"休要再说!我丁汝昌宁可死,也绝不投降!" 眼看大势已去,丁汝昌做出了最后的抉择。他先是将象征着北洋海军提督身份的大印截角损毁,然后提笔写下了绝命书。 写完这些,丁汝昌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鸦片,一口吞下。 随着剧毒在体内蔓延,他的意识渐渐模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祖国的山河、北洋水师的战舰,还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面容…… 然而,丁汝昌的死并没有换来朝廷的怜悯。相反,为了推卸责任,朝廷对这位殉国将领展开了疯狂的迫害。 光绪帝下令彻查丁汝昌的家产,虽然最后只查到些许家当,但朝廷仍不依不饶。他们强令丁汝昌的遗体穿上囚服下葬,还用三根粗大的铁链将棺椁锁住,十年内不许安葬。 这个消息传到丁汝昌家乡时,他的妻子正在为丈夫守灵。当她听说丈夫连死后都不得安宁时,悲痛欲绝。 "夫君啊,你为国尽忠,却落得如此下场。我怎能独活于世?"她哭喊着,一把抓起丈夫生前留下的金饰塞入口中,很快就咽气了。
丁汝昌战败后,拒绝投降,在将提督大印截角损毁后,吞食鸦片自杀。岂料朝廷并未就此放
鉴清评趣
2024-11-05 10:48: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