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19岁的少女躺在手术台上进行心脏手术,突然,主刀医生竟颤抖的放下手中的工具跑出手术室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手术室外,李娜的父母紧张地踱步。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女儿会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面临生死考验。 李娜从小就是个天才钢琴少女,她的琴声曾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然而,命运却给这个花季少女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回想起一个月前,李娜还坐在大学教室里,认真听讲。那天,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即失去了意识。 同学们惊慌失措,老师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这已经是李娜一个月内第八次出现类似症状了,但从未如此严重过。 起初,李娜只是偶尔感到眼花和乏力。她的父母以为是贫血引起的,给她买了些补血的药物。谁知道,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直到有一天,李娜突然咳血,这才彻底惊动了全家。 医院里,李娜经历了长达20多天的检查和治疗。虽然咳血的问题得到了控制,但她持续的乏力症状却让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专家介入,才终于揭开了谜底:李娜患上了罕见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而且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李娜的三根主要冠状动脉中,两根已经完全闭塞,剩下的一根也堵塞了90%。这意味着,李娜的生命正悬于一线之间。 得知消息后,李娜的父母立即从老家赶来。他们日夜守候在医院的长椅上,生怕错过任何关于女儿的消息。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李娜心如刀绞。她努力保持乐观,安慰父母不要太过担心。 经过反复讨论,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微创的冠脉介入手术方案。这种方法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来疏通血管,创伤较小,但对于李娜这种情况,风险依然很高。 第一次手术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血管实在太细,无法打通。 李娜的父母心如死灰,甚至一度拒绝签署第二次手术同意书。他们不忍心看到女儿再次遭受痛苦。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葛均波的医生出现了。他是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 葛均波耐心地向李娜的父母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他的专业和真诚打动了李娜的父母,他们最终同意了再次尝试。 葛均波其实早就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他年轻时因为练武术不慎摔断了胳膊,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老中医,不仅治好了他的伤,还让他萌生了从医的梦想。从那时起,葛均波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1979年,葛均波考入青岛医学院,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于1990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1994年,他在多个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关于心肌桥"半月现象"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葛均波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终于研发出了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这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每年为患者节省了约12亿元的医疗费用。 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葛均波,面对李娜的情况也感到巨大的压力。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意外突然发生了。 葛均波的手指突然剧烈抽筋,疼痛难忍。他知道,如果继续操作,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葛均波忍着剧痛,迅速做出了决定。他放下手中的器械,快步走出了手术室。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葛均波没有时间解释,他立即叫来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继续完成手术,我来指导你。"他简短地说道,然后开始详细地指导助手如何操作。 在葛均波的远程指导下,手术最终成功完成。当李娜被推出手术室时,她虚弱地睁开眼睛,第一句话竟然是关心葛均波的手是否没事。这让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康复期间,李娜每天都在期待能重新弹琴的那一天。终于,在出院前夕,她如愿以偿。当熟悉的琴声再次响起时,病房里的每个人都湿润了眼眶。 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不仅挽救了一个年轻生命,也让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伟大。正是像葛均波这样的医生,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让无数濒临绝境的生命重获新生。 (参考资料:看看新闻—【人间世】—坚持的意义:“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
2016年,一位19岁的少女躺在手术台上进行心脏手术,突然,主刀医生竟颤抖的放下
鉴清评趣
2024-11-05 11:50:59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