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徐静斐去探望生病的父亲徐悲鸿。看到28岁的继母廖静文吃窝头就咸菜,顿时大怒:"父亲每月工资300还卖画,你这假模假式装穷给谁看?" 徐静斐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廖静文的心。她默默地放下手中的窝头,抬头看着这个曾经瘦小的女孩,心中百感交集。 时光仿佛倒流到1929年,徐悲鸿抱着刚出生的女儿,满脸疼惜。那时的徐静斐只有4磅重,小得像只麻雀。徐悲鸿给她起名"丽丽",希望她能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丽。 可谁能想到,这个小生命会经历如此多的风雨? 徐静斐的母亲蒋碧薇本该嫁给苏州的公子哥查紫含。命运的齿轮却在她13岁那年悄然转动,17岁的徐悲鸿闯入她的生命。两人一见钟情,私奔日本,谱写了一段传奇爱情。 然而,美好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徐悲鸿的才华和名气与日俱增,蒋碧薇却感到越来越孤独。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小小的徐静斐常常躲在角落里,看着父母剑拔弩张。 1943年夏天,14岁的徐静斐跟随父亲到青城山写生。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廖静文。这个安静的姑娘是学院的图书管理员,总是捧着书,安静地坐在一旁。徐静斐没想到,这个姑娘日后会成为她的继母。 次年,徐悲鸿得知女儿在学校里还在用桐油灯学习,心疼不已。他二话不说,拿出十几幅珍贵的画作捐给学校,只为给女儿和同学们装上电灯。徐静斐看着明亮的教室,心中暖暖的。 然而五年后的这一天,当徐静斐站在病榻前的父亲和继母面前,内心充满了矛盾。她不明白,为什么家境优渥的父亲会让年轻的继母吃如此简陋的饭菜,还是说继母在装模作样? 徐悲鸿看出了女儿的疑惑,虚弱地说:"丽丽,你可能不知道,我这些年的工资和卖画的钱,都存起来了。" "存起来?为什么?"徐静斐不解地问。 "为了你和弟弟的学业和生活啊。"徐悲鸿微笑着说,"我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未来。" 这一刻,徐静斐恍然大悟。她看向廖静文,后者正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徐静斐突然感到一阵愧疚,为自己刚才的无礼感到羞愧。 不久后,徐静斐结婚了。父亲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但她毅然决然地将其捐给了抗美援朝的战士。这个决定让徐悲鸿和廖静文既惊讶又自豪。 1961年,全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徐静斐带着四个孩子投奔北京的继母。廖静文二话不说,张开双臂欢迎他们。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徐静斐在院子里种下了几十棵玉米,靠着这些玉米,一家人总算挺过了难关。 与此同时,徐静斐的生母蒋碧薇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她与张道藩陷入了一段复杂的感情,二十年间,两人互相写了两千多封情书。然而,这段感情最终也未能善终。 岁月如梭,徐静斐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教授,还担任了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她时常想起父亲的教诲,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2005年,徐静斐和廖静文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画展,并签售《徐悲鸿的一生》。看着排队等候的人群,徐静斐不禁感慨万千。她想起了生母蒋碧薇,据说晚年的她独居在台湾,靠卖徐悲鸿的字画度日。 岁月的洗礼让徐静斐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她终于完全理解了继母的付出,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当廖静文病重卧床时,徐静斐寸步不离地照顾她,就像照顾亲生母亲一样。 回首往事,徐静斐感慨万千。她想起了父亲的才华横溢,母亲的刚烈性格,继母的温柔体贴。她意识到,正是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如今,徐静斐常常坐在画室里,临摹父亲的作品。每一笔每一画,都让她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她特别喜欢临摹《琴课》,那是父亲为母亲蒋碧薇所作的肖像。画中的母亲青春靓丽,弹琴的手指修长优雅。徐静斐时常想象,如果父母的感情能一直如画中那般美好,该有多好。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徐静斐庆幸自己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学会了宽恕和理解。她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苦衷,重要的是珍惜当下,善待身边的人。 夜深了,徐静斐放下画笔,轻轻抚摸着画作。她知道,无论生活如何变迁,父亲的艺术和精神永远活在她的心中,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 (参考资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廖静文:为徐悲鸿而活的艺术人生)
1951年,徐静斐去探望生病的父亲徐悲鸿。看到28岁的继母廖静文吃窝头就咸菜,顿
鉴清评趣
2024-11-05 12:55:01
0
阅读: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