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毒的女人!”2017年,江西,一位女子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愤怒之下将车停在应急车道,竟悄然反锁了自己的母亲和年仅3岁的儿子,当交警赶到现场时,小孩面色苍白奄奄一息,而年迈母亲的状态同样岌岌可危。她却无情地将每个电话都挂断。 (信息来源:江西卫视《新闻夜航》2017年4月30日《女子把母亲儿子反锁车内交警砸车救人》) 炎炎夏日,柏油路面仿佛要被烤化,一辆黑色奥迪Q7停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像一只搁浅的巨兽。 车窗紧闭,车内,一位年迈的老人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这本该是祖孙二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旅程,却演变成一场令人窒息的亲情考验。 这事起因是一次普通的家庭出游。 退休老人李凤玉的晚年岁月本可宁静祥和,她却毅然挑起了照料女儿张莉之子的重担。不料,这份辛勤的奉献并未获得女儿的感激,反成了心火的点燃点。 在一次旅行中,母女二人因微不足驳小事发生口角,张莉怒火中烧,将车辆停在紧急车道,不顾母亲和年幼的孩子,独自离去。高温下,车内酷热难耐,如同一个火炉。 孩子出现了虚弱迹象,李凤玉心急火燎,试图联系张莉却音信全无。 绝望之际,巡逻的交警发现了异常停靠的车辆,发现车内的一老一少。交警无法透过紧闭的窗户与她们交流。情急之下,李凤玉将联系方式贴于窗上,交警拨通后得知了车内的危急情况。 而此时的张莉,对交警称自己非车主,对车内亲人的安危置若罔闻。 时光飞逝,车内的祖孙俩危在旦夕。得知消息的亲属急匆匆赶来,在联系不上张莉又无法取到备用钥匙的紧迫下,他们果断要求交警破窗。 交警挥锤砸窗,一锤落下,再一锤,汗水浸透了警服,终于破窗而入。 李凤玉与孩子被安全救出,孩子严重脱水,李凤玉则紧握交警之手,再三表达救命之恩。这一幕幕,并非偶然,而是张莉长期被溺爱所致。 自幼作为独生女受尽宠爱,婚后愈发任性,连带影响了家庭和子女。 李凤玉对女儿的溺爱,如同双刃剑,一方面给予关怀,另一方面却助长了女儿的自我中心与不负责任。溺爱不仅将女儿推向深渊,也让自身陷于困境。此事揭示出家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溺爱虽出自于对孩子的深沉之爱,过度保护和溺爱却会妨碍他们的成长,使他们缺乏责任感和独立性。回顾事件,张莉的行径不仅触犯了交通法规,更深层次地伤害了亲情,淡漠了人伦。 亲情的冷漠,让人心生寒意。当法律制裁落定,张莉所需要面对的,是自己鲁莽行为的沉痛反思,以及那份被疏忽的家庭教育的责任。 换个视角,此事件对广大父母皆为一声醒悟的钟鸣。 珍爱子女,并非仅仅满足他们物质追求,更应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习得责任感与感恩之心。这宗事例的收尾,让人慨叹万分。 李芳虽然躯体获救,可心灵的伤口刻骨铭心。张莉的所作所为,迫使她深思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 对孩童而言,这场经历定会在心底留下痛苦印记。此一事件,不仅让一个家庭沉浸于悲痛,还令社会为之一震。 如今,生活节奏加速,人们专注于物质追逐,而忽视了心灵的渴求。亲情,那人际间最根深蒂固的情感联系,在某些家庭中逐渐消弱。 我们该如何修补这断裂的亲情?怎样预防类似悲剧的再次上演?这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社会整体共同努力。 家长们需要变换教育理念,停止过度溺爱,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心。让孩子理解,爱不是毫无原则的放纵,而是设立规矩的指引。家庭间应加强沟通,培养和睦的亲子关系。 父母们应当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明了孩子的需求,不要一味将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社会更应当重视家庭教育,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资源,辅助家长们更好地培育孩子。 这个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窒息亲情事件,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显现了社会伦理的危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自身的行为,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事件的后续,我们不得而知。 张莉是否会因此而改变?李芳又该如何面对女儿?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答。 但我们希望,这起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亲情的珍贵。
“狠毒的女人!”2017年,江西,一位女子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愤怒之下将车停在
事友看过
2024-11-15 11:31:26
0
阅读: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