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一个理由就够了 给大家聊聊AEB,不讲技术,而是日常驾驶中,我碰到的AEB实际案例。
其实绝大多数人,只要认真开车,每年触发AEB的情况会很少,FCW的防碰撞预警可能会多一些。我的情况分成两类:
1、工作情况下的AEB触发:排除掉专门的AEB测试活动,主要是智驾测试场景
有时候我的接管时机晚一点,阈值高一点,AEB就会兜底介入。我们今年在天津站,武汉站都踩出过AEB,也都是同一台车。
是不是我们接管太晚了呢,我觉得有,但不全是,也跟这家的AEB策略有关,相对会更早一点,当然这个“早”,并不是误触发。
2、日常驾驶:去年遇到两次,都是快速路工况,也是开启智驾的时候,前车急刹,FCW预警,智驾减速度的时机稍晚,力度也欠火候,AEB在距离前车尾2米多介入,我同时也给了制动踏板辅助。
在中高速场景,如果遇到前车急刹,非常考验系统的响应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各家在时距标定上会偏保守的原因。
但今年在同样的快速路工况下,几乎很少遇到AEB介入的情况,可能也跟感知精度、感知距离的提升有很大关系,智驾有了更充分的减速时间。
今年遇到印象最深刻的AEB介入,是一次雨天的早高峰,当时直行路口拥堵,左转畅通,我在路口排第二位左转。因为直行车堵死了,所以我的右侧完全是被遮挡的
前面的车刚转过去,我还没开过路口,FCW就嘟嘟嘟报警了,这时候我才发现,从右边窜出来一个黑影,那个瞬间AEB介入刹车。
我跟那个外卖骑手目光相对,他吐了下舌头,估计也是吓到了。这哥们闯红灯了,如果没有AEB,他被撞,还是全责。
这是为数不多,不在我监督范围内的AEB介入。那种“突然感” 远比在测试场用120km/h冲向静止车时,更让人心有余悸。
从这件事之后,我更加坚定了那个想法:我们的自主品牌,应该把高性能的AEB功能标配,并且要把天花板做到足够高。
AEB能在风险时刻,挽救你和他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那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