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日本“顶级打工人”中村修二因发明蓝光LED获诺贝尔物理奖,万万没想到,在领奖场合他却当众扇了日本一记响亮的耳光,谈及他获奖的秘诀时,他曾公开表示:“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就不会成功。” (参考资料:新华网—2014-10-10—美籍日裔新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痛批日本企业科研环境) 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典礼上,全球的目光聚焦于这位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中村修二。 然而,就在这个荣耀的舞台上,中村修二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不已。 只见主持人问道:“作为日本人的骄傲,你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谁料,中村修二毫不犹豫的说道:“不,我并不是代表日本来领奖的,我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我代表的是美国!” 此言一出,立即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反响,日本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好不容易出了个诺贝尔奖,他却说自己代表美国,这对日本民众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蓝光LED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为何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中村修二的故事,还要从他1979年入职日亚化学公司说起。那时的他,满怀激情地踏入了LED研究领域,却被分配到了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红色LED。 产品滞销,公司内部对他的努力视而不见,甚至常常受到上级的冷嘲热讽,甚至领导每次见他都会说:“你怎么还没有辞职呀?” 然而,中村修二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将这些压力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他深知,LED的未来在于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而蓝光LED更是关键所在。 在那个时代,蓝光LED的研究充满了挑战和未知。许多科学家都试图攻克这一难题,但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中村修二却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他不断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公司内部寻找支持。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公司创始人小川信夫,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决定为中村修二的研究提供经费支持。 于是,中村修二踏上了赴美深造的旅程。在佛罗里达大学,他接触到了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这种全新的晶体制造技术,并决定将研究方向锁定在无人问津的氮化镓上。 每天,他都沉浸在实验室中,不顾一切地追求着蓝光LED的突破。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1993年,中村修二成功发明了蓝光LED。 这一发明不仅使LED向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还引发了照明技术的革新,为全球带来了节能、耐用的白色光源。 然而,就在中村修二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他却只得到了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奖金。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深深的羞辱和愤怒。 他觉得,自己的发明不仅为公司创造了价值,更为整个LED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公司却对他的贡献视而不见,中村修二气不过,于是便提出了离职。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在离职后,他的老东家还对他进行无端怀疑和纠缠。 中村修二忍无可忍,最终将公司告上了法庭。这场漫长的诉讼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公司的打压和质疑,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和误解。 但正是这些愤怒和不满,成为了他坚持研究、追求真理的动力。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尊重。 在愤怒中,中村修二找到了突破困境的力量。正如他所说:“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他研究的动力完全是憋了一肚子气。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推动着他不断前进,最终在蓝光LED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斩获2014年诺贝尔奖。 而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中村修二对日本企业的全球化提出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虽然日本发明众多,但在全球化方面却做得很差。他举例说,日本在手机等产品上最初做得很好,但后来却输了。 他还认为,日本的研究人员没有从公司获得与成就相符的公正报酬,日本教育也不注重培养个人能力和才能。 中村修二的言论不仅是对公司的不满和抗议,更是对日本整个科研环境、企业对待人才态度以及可能存在的体制问题的一种深刻反思。 他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和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人才价值的衡量标准。
2014年,日本“顶级打工人”中村修二因发明蓝光LED获诺贝尔物理奖,万万没想到
鉴清评趣
2024-11-17 12:08:29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