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比“家有青春期少年”,更让人体会何谓: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花红情感
2024-11-25 15:21:06
再没有比“家有青春期少年”,更让人体会何谓: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十几岁,所谓中二期,少年心事当拿云,自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其实做不到,连个困难的数学题都做不到。
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出现在地球上,一定是有什么安排吧?
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又用不上。
满身的燥动,转化为无能为力的愤怒,全对着父母发泄出来。
父母不理解他们。
父母管制他们。
父母真的很烦。
越在生活中依赖父母,越高度依附于父母的供养,和父母越有冲突。
恨不能离家出走去流浪,马上就能一展鸿图,乘风破浪会有时。
所以,他们端起碗吃饭,并不觉得是恩惠是福利——难道这饭不是天经地义给他们吃的吗?
他们放下碗骂娘,也觉得理直气壮——饭这么难吃还不能骂吗?
隔壁张叔叔家的饭明明就是好吃,而且去张叔叔家吃饭的时候,张叔叔一点儿也不唠叨。
以这个角度来看待“端国家碗吃饭,放国家碗骂娘”,也好理解了吧。
读了点儿书的人,难免自觉怀才不遇,总觉得:我之所以没成为大师,是因为我被压制了,是这个体系的错。
从来没真正脱离过这个体系,对外面的体系抱着“玫瑰色的幻想”,对自己的无力一无所知,所以,理直气壮骂那个供养自己的体系——在心理上,是真的把人家当父母,把自己当青春期的少年。
如何才能长大呢?
离开呀。
一离开,一脱离父母的庇护,马上明白了:我不是大师,因为我根本就不是大师。
我混得不好,因为我能力差。
我吃过的每一碗饭都是福利,都是巨大的恩惠,在外面的世界,都要用劳动来换。
所以,能离开的,在外面江湖上打过滚的,才是真猛士。
他们也因此脱离了漫长的青春期,不骂这骂那,恨爹骂娘了。
不离开的那些,就会永远“端碗吃饭,放碗骂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