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戴笠收到紧急电报,说他的亲信不幸被陈仪逮捕,面临枪决,看到这里,戴笠勃然大怒,跟毛人凤说:“陈仪还真是大胆,竟然搞到我这了!” 抗战全面爆发后,福建的权力格局变得异常复杂。日寇的威胁迫在眉睫,国民政府的控制力却日渐衰弱。各地军阀、地方势力趁机坐大,福建也不例外。 陈仪作为福建省主席,虽然名义上掌控全省,但实际上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央的权威式微,地方势力蠢蠢欲动,使得福建的政治生态如同一个火药桶,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这时,戴笠派了他的得力助手张超来担任军统福建站的站长。在外人看来,张超是福建省府保安处谍报科的科长,一个普通的公务员。 然而,这层伪装之下,隐藏的是军统的野心。戴笠的意图很明显,他要借着抗战的机会,将军统的触角伸向地方,掌控更多的资源和权力。 张超深知戴笠对自己的器重,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到任后,迅速开展工作,利用军统的特殊权力,建立情报网络,安插亲信。 然而,张超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仗着戴笠的撑腰,开始在福建飞扬跋扈,贪污敛财,甚至敲诈勒索当地富商。 福建的大木材商被他盯上,数万大洋落入了他的腰包。在处理程某私卖烟土的案子时,张超徇私枉法,放走了与他有私情的程某的姨太太,还私吞了查抄的大量烟土和黄金。 张超的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陈仪的注意。陈仪是国民党元老,岂能容忍一个特务在自己眼皮底下胡作非为? 他开始着手调查张超的罪行,并收集了大量证据。张超的贪婪和嚣张,最终为他埋下了祸根。陈仪把张超的罪行整理成文件,直接交给了戴笠。 证据铁板钉钉,戴笠也无可奈何,只能表面上把张超的职务给免了。但这只是暂时的办法,戴笠私下让张超在福建办起了军统训练班,发展外围武装,继续扩大势力。 陈仪很快就发现了张超的小动作。他直接给戴笠发了电报,说军统在福建可以发展武装,但绝对不能让张超负责。 戴笠无奈,只能暂时搁置计划,并将张超调往上海。张超对陈仪的恨意已经达到了顶点。他觉得自己被戴笠背叛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陈仪。于是,他召集亲信密谋“倒陈”计划,试图将陈仪赶出福建。 然而,这个计划最终被告密,陈仪得知后,大为震惊。他意识到,如果再不动手,自己就会被张超拉下马。 陈仪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命令省保安处处长叶成逮捕张超。叶成和张超曾是同事,关系不错,因此显得有些犹豫。 陈仪不容置疑地表示,如果让张超跑了,就唯你是问。叶成没办法,只能把任务交给警察局长李进德。 张超被捕的时候,正舒服地泡在澡堂里,完全没想到会出事。他被侦辑队带走,关押起来。消息传到戴笠耳中,戴笠立刻行动,向蒋介石求情。 蒋介石下令将张超押往武汉受审。戴笠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张超离开福建,他就有办法救人。然而,陈仪根本不给戴笠这个机会。他接到蒋介石的电报,马上命令处决张超。 叶成劝阻无效,只能执行命令。张超被押到城外枪决,一代军统干将,就此陨落。张超之死,彻底激怒了戴笠。 他觉得丢了脸,军统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挑战。戴笠召集心腹毛人凤商议对策,决定暗中报复。 他们认为,直接对付陈仪风险太大,于是将目标锁定在陈仪的亲信身上。军统特务开始行动,暗杀了陈仪的几个亲信,其中包括省府官员谢荫坡。 戴笠和陈仪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戴笠一直想找到机会除掉陈仪,但直到他1946年坠机身亡,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然而,张超的仇,最终还是由军统报了。 1949年初,陈仪策反汤恩伯起义失败,被免职后去上海居住。毛人凤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上海警察局长毛森,下令逮捕陈仪。毛人凤在电话里说,陈仪当年杀了张超,戴笠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有机会算总账了。毛森奉命逮捕了陈仪。 当时陈仪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决。一代枭雄,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其中也少不了军统的推波助澜。 张超事件,是抗战时期军统与地方势力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权力真空导致各方势力竞相争夺,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张超的个人命运,被裹挟在这场权力漩涡之中,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1938年,戴笠收到紧急电报,说他的亲信不幸被陈仪逮捕,面临枪决,看到这里,戴笠
沐白史记鹿
2024-11-30 14:42:21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