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格局!山东,小伙请假帮父母收白菜,没想到,才1毛2一斤,小伙心疼父母不容易,老板得知后,5毛一斤买下10000多斤白菜,随后的做法更是令人称赞!网友:菜农卖这么便宜,超市为什么那么贵!
(信息来源:生活帮2024年12月5日关于《12月5日采访,山东济南,书店店员请假回家帮父母收白菜,老板知道后,把1万多斤白菜全部买下,免费送给看书的书友》的报道)
谷贱伤农啊,如果粮食太便宜的话,那么那些辛辛苦苦耕种一年的农民该有多么失望。
济南一家名为“不贵书店”的老板王老板,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以五毛一斤的价格,收购了员工小李家滞销的一万多斤白菜。而这些白菜,最终并没有成为商品,而是被免费赠送给了书店的顾客。
这个举动,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网友们纷纷为王老板的善举点赞,称其“格局打开”。然而,在这件暖心故事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农民辛苦种植的白菜,最终只能贱卖?这五千块钱,真的只是简单的爱心捐赠吗?或者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农产品销售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故事的主人公小李,是“不贵书店”的一名普通员工。为了帮助父母收白菜,他特意请了三天假回老家。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地菜贩给出的收购价,仅仅只有一毛二一斤。这意味着,父母辛苦种植的一万多斤白菜,最终只能卖出一千多元。这样的价格,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小李的无奈,也是无数中国农民的无奈。
一斤白菜,从农民手中的一毛二,到消费者手中的一块九,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答案并不复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白菜要经过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运输费、冷库费用、市场管理费等等。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叠加到白菜的价格上,导致终端价格远高于收购价。
更令人心酸的是,农民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经常缺乏议价能力。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菜贩给出的低价,即使选择自己去市场散卖,也面临着时间成本高、损耗风险大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农民甚至不得不以白菜抵工钱,这无疑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又一次“剥削”。
对此事,你怎么看?
过往星云
老板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