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写作

博伦谈文学 2024-12-09 16:02:15
1954年,弗朗索瓦丝·萨冈年仅18岁时,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和自由的时间,每天写两三个小时,写了两三个月就写完了《你好,忧愁》。这本书一经出版,就一举夺得当年法国的“批评家奖”。这本关于少年、爱情和孤独的小说,在五年之内被翻译成二十二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高达五百万册,还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 小说讲述了 17 岁少女与40岁的父亲(一位迷人但善变的鳏夫)在蔚蓝海岸度过一个夏天的故事。他们无忧无虑、享乐主义的生活被少女已故母亲的朋友安娜的到来打乱了,安娜象征着道德的严谨和秩序。父亲计划与安娜再婚,而少女则嫉妒这种对他们波西米亚世界的入侵,实施了一项破坏他们关系的计划,并带来了悲惨的后果。 萨冈在写作《你好,忧愁》,刚刚时候她脑子里只有一个人物 —— 那个女孩。这是一种本能的写作,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写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萨冈细致描绘了青春期,写出了一个复杂的少女角色,既随意又痛苦。萨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时代的矛盾,即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意义的追求、粗心和内疚之间的矛盾。以至于很多人怀疑这是对真实故事的记述,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虚构故事,萨冈高超的写作天赋,才讲好了这个故事。她以其流畅而优雅的写作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简洁与深度融为一体。她对蔚蓝海岸的描述是感性的,她对人类情感的探索是罕见的微妙。 虽然这是一个青春的故事,但是小说探讨了永恒的主题: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冲突、人类的自私以及道德的灰色地带。 《你好,忧愁》的悲剧在于看似无辜的决定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但也是青春的残酷之处,也是生活的残酷之处,在安娜刚刚因为意外死亡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们俩过得一个像鳏夫,一个像孤儿……”可是过了没多久,父女两人就回到了生活的老样子,在少女心中只有“忧愁”偶尔从心头涌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