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在东线一辆德国党卫军第1师的功勋“虎”式坦克与车组...

和平守旺者 2024-12-09 17:51:48
1943 年冬,在东线一辆德国党卫军第 1 师的功勋“虎”式坦克与车组一起合影。 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的车组成员为五个人,具体是:车长、驾驶员、炮手、机电员和装填手。 车长自然是整个坦克车组的灵魂人物,也是整个坦克车组的最高领导,主要负责指挥全车作战;驾驶员顾名思义,主要负责驾驶坦克行进;炮手负责操控坦克炮射击;机电员负责控制机枪和车载电台通信;装填手负责装填炮弹。普通坦克都没有电台,所以,普通坦克上的机电员其实就只负责操控机枪,就是个机枪手。 这样五个人是一辆坦克的人员标准配置,当然如果少了一个人,问题还不大,就是让机电员兼任装填手,在炮战时临时客串装填手,基本上还能正常运作。如果少了两个人,只剩三个人,那么就让车长、炮手来客串机电员和装填手,这样勉强还能保证坦克作战,但效率肯定是要打折扣了。这样三人车组已经是最低限度了,也就是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三个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再少人手坦克就无法正常运作了。 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和兵员,不止是二战中的坦克成员,都是历来提倡一专多能的,这就跟武器发展讲究通用零件是一个道理。一个常年训练,又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坦克车组乘员,远比坦克本身更珍贵。在二战最血腥的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德方以极其优秀的战术,打出1:10的战损比,苏军第181坦克旅全员覆灭。但德军熟练坦克兵的损失却是难以弥补的,苏军就是靠这种钢铁与血肉的堆砌,不计代价的拼消耗,阻止了德军对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的战略合围,导致德军库尔斯克战役的最终失败,从此再也没有发动战略进攻的能力。作为坦克兵,在这种血肉磨坊的战斗中,没有思考保存自己的权利,除了碾压着战友和敌人的尸体继续前进,然后倒下,为身后的战友铺垫通向胜利的道路,这时要么前进,要么用自己的血肉与自己的爱车融为一体,一同化为阻碍敌军的路障!

0 阅读:78
和平守旺者

和平守旺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