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单霁翔:“故宫每年门票收入8亿,文创收入15亿,怎么还要申请巨额补贴?”单霁翔说:“故宫缺钱,而且永远缺钱。”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20-11-07—故宫,你这么“缺钱”?) 在大众眼中,故宫无疑是一座财富的宝库。每天,故宫的大门向世界各地的游客敞开着,门票收入如流水般不断涌入。 而故宫的文创产品,更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市场的青睐,销售额节节攀升。 然而,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沉重经济负担。 单霁翔院长一开口,便道出了故宫缺钱的真相。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米,房间近万个。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正是这些古老的建筑,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维护与修复压力。 房顶上的瓦片,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斑驳陆离,需要更换修补。 而这项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干的,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极高的成本。人工、材料、技术,每一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就拿文物维修这件事来说,随便一个专业的文物维修技术人员,月工资起步都要八千元左右,而一些海外博士毕业的文物修复师,月薪更是高达一万至数万不等。 故宫这么庞大的宫殿,需要的专业维护人员自然不少,仅仅这一项开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更不要说其它开支了。 除了建筑,故宫内还珍藏着190多万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的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有的承载了艺术的辉煌,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但它们的存放、修护和陈列,却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许多文物因资金匮乏,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和展出,只能默默地躺在库房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这不仅是文物的遗憾,更是文化的损失。 此外,故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让其资金压力倍增。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故宫不仅要保护建筑和文物,还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这些活动,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但问题是每一项活动的举办,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策划到执行,从场地到设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筹备,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至于门票收入,虽然数额巨大,但并不能直接用于故宫的运营和发展。作为非盈利单位,故宫的门票收入需要上缴国库,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分配。 而文创收入,虽然为故宫带来了额外的资金补充,但其在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的成本投入也不容小觑。 更何况,文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文创收入对于故宫的整体支出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2020年,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单霁翔:“故宫每年门票收入8亿,文创收入15亿,怎么
鉴清评趣
2024-12-14 18:59:48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