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脾胃保健很重要,但是脾虚到该怎么调理呢?对于脾的治法,有补脾、健脾、甚至还有醒脾等,这几个都和脾胃有关,那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在老中医看来,其实脾胃虚调理的治疗思路应该是先健脾,再补脾。而且,健脾与补脾又有着很大区别。
在了解这两个区别之前,我们先知道脾到底在身体内有什么作用呢?
脾主运化,升清化浊,把吃下去的水谷饭菜,通过胃的腐蚀,脾的运化,才能变成精微。变成精微后,通过脾胃升清化浊的作用,将精微运送到全身。
脾相当于人体内的发动机,以食物作为燃料,将燃烧后的能量输送全身。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就像是一个泵。脾胃运转是过程,水谷得以化生精微、化生为气血是脾气推动的结果。
那我们的「健脾」和「补脾」就作用在这个机制的不同地方。
何谓健脾?健脾,就是让脾变好的一种方法,使脾运转得更好的作用。然而,想要推动脾胃运转,必须得先清除:湿、痰、食滞。
想必大家都知道,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食物停滞在内不能运化,变为“食滞”。
食滞会引起腹胀、吐酸水、嗳气,甚至呕吐,且呕吐物有一股酸腐味。
外感湿邪,使得脾更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水气停留,则湿气弥漫,久则凝聚成痰,痰湿重,则出现不思饮食、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要清除痰、湿、食滞,才能使脾能好起来,就得化湿、祛痰、消滞,所以一般健脾的都有这些功效。
何谓补脾?前面提到“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所以我们经常说的脾,其实就是要补脾气。
但是,要知道不管是食物还是药物,吃进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脾运化后才能发挥作用。
而痰、湿、食滞会导致脾失健运。所以补脾必须得建立在还没有产生上面所说的痰、湿等病理产物时。单纯以“脾气虚”为主时,就可以通过补一点动力来推动脾胃。
辨证对待脾虚饮食伤脾、外感湿邪伤脾、情志不畅肝郁等导致的脾虚,要兼顾气滞、食滞、痰湿中阻等,多用健脾的方法,先清除痰、湿、食滞等后,再用补脾的方法。
容易疲劳、年老体衰等导致的脾虚多为单纯的脾气虚,可用补法。如果是长时间脾失运健,已经有了病理产物,就得先健脾。
但是结合实际生活,纯虚的病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虚中有湿,所以对于脾虚,我们一般采取先健,后补脾的调理方法 。
健脾 清废物1、祛痰湿:痰湿与脾虚之间会相互“促进”。脾虚者或因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痰湿重,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想要补虚,先清清体内的痰湿。
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气,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茶。
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实、薏苡仁。
功效:茯苓、芡实可健脾化湿,薏苡仁、赤小豆可利尿祛湿。赤小豆、茯苓、芡实为平性,薏苡仁虽凉,但经炒制后,可去除其凉性,祛湿又不至于伤脾阳。
2、清食滞:
方法:暴饮暴食、多吃甜食最容易吃伤脾胃,若当即有腹胀不消化等情况,可用下面消食化痰的方子。
配方: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效:山楂、麦芽可消食;神曲,擅长化酒食;莱菔子可消食导滞化痰,且化油通便。陈皮、半夏加茯苓可祛湿化痰。
3、艾灸健脾
如果单纯的药物,可能不容易发挥作用,因为病症发生在脾胃。
中医里就有一种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艾灸对于调理脾胃是很好的选择。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肠腧、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
成人悬灸15分钟,艾灸仪艾灸40-50分钟。
注意:若小儿脾胃不和,可以使用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