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运遗产惠及古城群众西安体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融体育 2021-11-15 19:26:49

对于西安体育事业发展来说,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是里程碑。西安紧紧抓住了承办十四运会的历史机遇,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换挡提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展示也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为西安留下了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更加丰富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提高了“全民全运”的热情,锻炼了承办高水平大赛的队伍。继承和发扬好十四运会为西安留下的珍贵遗产,西安体育将开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十四运会掀起了古城西安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潮,一大批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也令生活于这座城市的人切身感受到了全运惠民的成果。虽然十四运会已经圆满落幕,但体育惠民的红利注定将会持续释放。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西安市体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活动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使广大市民群众未来能享受到更多体育惠民的成果。”

全民全运

人人都是参与者

举办全运盛会,需要在市民群众心中种下体育的“种子”。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举办全运会是加快承办地全民健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筹办十四运会期间,西安市体育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唱响“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主旋律,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点燃了古城西安的运动热情,也为十四运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运会进入“陕西时间”后,西安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围绕“迎全运、惠民生”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累计超过23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群众体育健身经常化、生活化;新增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30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8771名,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覆盖全市;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29个,全市监测总量超过20万人次,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经常、广泛;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资源,讲述体育故事、普及体育常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阎良区、长安区、周至县被评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区(县),涌现出一大批省级、市级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活动站点。

去年以来,随着十四运会的日益临近,全民健身活动更是掀起了热潮。

市体育局精心策划组织了以“迎全运 惠民生 我要上全运 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为主题的西安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包括绿色骑行、线上全民健身大会、全运知识普及、“我和冠军连连看,全运明星到我家”、社区羽毛球赛、社区乒乓球赛、社区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共吸引25.1万人参与,辐射带动人群超过300万。

与此同时,精心组织“我要上全运”马拉松赛,共举办14场(全马3场、半马5场、迷你马6场),吸引7.39万人次参加,线上参与者36万人次。另外,组织开展西安市群众体育“运动达人”评选活动。此项活动旨在践行“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广泛动员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以群众体育“五进”为形式,以“我要上全运、运动达人秀”为主题,通过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线上运动会,积极搭建全民健身大舞台,让“运动达人”和“草根明星”展示技艺、展现风采,辐射带动群众体育火热开展。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宣传,共有32个单位216人参与评选,最终经过专家评审,选拔出100名“运动达人”和10个先进单位。

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保障。筹办十四运会期间,西安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其中,实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67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6个,实现了全市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新建多功能运动场63个、健身房20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2个,建设大型全民健身园区11个(其中智慧园区5个)。完成了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如今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0000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建设成效显著。今年9月16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500余人,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民健身园区,代表们依次观摩了11人制足球场、智能健身区、乒乓球健身区等区域,观摩期间大家对西安全民健身的新理念、新作为、新气象赞不绝口。‍

群体项目

参赛办赛双丰收

“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体现在十四运会群众体育项目的组织、参与当中。

根据十四运会组委会的部署安排,西安市负责承接地掷球比赛项目和太极拳、广播体操、广场舞、健身气功四个展演项目。8月22日,十四运会群众展演项目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启动。本此赛事采取上传视频线上参赛,通过线下广泛参与、线上集中展示,使广大群众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截止到8月底活动结束,线上展演投票总数约6625.3万,展演平台浏览量约7224.3万,访客数约914.9万。从各项数据来看,本次赛事人群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真正体现了“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宗旨。

9月15日,地掷球项目在西安体育学院开赛,本次比赛不仅是全国地掷球参与者的一次大联欢,比赛的精心组织和贴心服务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国家体育局群体司对西安承办群众项目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承办的展演项目创造了六个“首次”:首次全运会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首次群众赛事活动参赛队伍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采用线上参赛、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首次将疫情控制与平稳办赛相结合;首次将四个展演项目同时同地举办;首次采用分散上报、集中评审的模式,承办的地掷球比赛也创造了“三个首次”: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运动队和技术官员首次入驻全运村;首次将赛事活动与运动体验推广相结合。西安承办的群众项目顺利举行,不仅为十四运会的精彩圆满贡献了力量,也为我国在疫情特殊时期如何组织大型群体活动积累了经验。

群众项目不仅办赛精彩,参赛同样出彩,在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乒乓球比赛中,西安选手夏云峰帮助陕西队拿到了男子60-69岁组冠军,这是我省在全运会乒乓球赛场上的首枚金牌。另外,我市选手薛珊珊、来燕、刘海锋分获女子70岁以上组、女子40-49岁组以及男子50-59岁组季军,薛珊珊、来燕、王彩琴、王迅代表陕西女队还拿到了女团银牌,这也是我省在全运会乒乓球团体项目上的首枚奖牌。改写历史的还有棋类项目。在围棋男子个人公开组比赛中,我市棋手陶欣然拿到了我省首个全运会围棋项目冠军,也是我省首个围棋全国冠军。象棋比赛中,我市选手也帮助陕西队拿到了业余组男子团体季军,这也是我省参加全国象棋比赛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为我省拿到十四运会开幕式后群众赛事活动首金的,是西安体育学院的教师王杨,她在地掷球比赛大金属球女子单人连续抛击项目上夺得冠军。十四运会地掷球比赛中,我市选手共获得1金1银2铜。其他比赛项目上,我市选手还获得了五人制足球女子甲组冠军、男子速度轮滑1000米争先赛亚军以及网球女子团体季军等好成绩。

展演项目我市选手同样有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广播体操团体赛城市街道(社区)组一等奖、广播体操精英赛城市街道(社区)组二等奖、健身气功易筋经组一等奖、健身气功八段锦组二等奖、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企事业单位组三等奖以及四十二式太极拳企事业单位组三等奖。‍

绘就蓝图

全运红利永不止

精彩圆满的十四运会,不仅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为古城西安留下了“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珍贵遗产。接下来,西安市体育局也已经绘就了持续推动体育惠民、持续释放全运红利的“路线图”。

早在十四运会开幕前,《西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出台,其中群众体育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规划》为西安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市人口的53%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1.5%,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3万名。

为了实现《规划》中群众体育方面的蓝图,西安市体育局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其一,大幅提升公共体育设施质量。制定《西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全市体育基础设施用地及建设的科学有效规划、保障和管控,努力补齐体育基础设施短板。严格落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保证城市体育用地;配合“三河一山”建设,利用河流、水域等自然禀赋,统筹全市城际公路、城市道路、特色街区、广场公园等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健身步道、骑行道、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建设,夯实“15分钟健身圈”。开发和建设适合不同人群体育运动的体育设施。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鼓励体育场馆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全面对外开放,提高场馆利用率。

其二,开展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按照常态化、精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推广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开展“阳光体育、健康成长”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发幼儿体育;鼓励各行业举办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社区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重点关注少年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健身活动,努力实现全民健身服务均等化。

其三,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按照“4+X”模式,抓好市、区(县)两级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四个综合性协会建设,鼓励街(镇)、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建设,形成市、区(县)、街(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长效机制。鼓励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服务机构。引导和扶持区县创建国家、省级全民运动健身示范区(县)。

其四,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构建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与服务体系,建成西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按周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促进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亚健康修复、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镇村、进学校、进企业。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建成“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赛事、线上培训、信息发布等智能化精准健身指导;推进智慧健身园区、智慧健身步道等建设。

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搞好全民健身事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需要,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也是搞好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基础。我们一定会紧紧抓住成功举办十四运会的历史机遇,使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闫斌

0 阅读:5

融体育

简介:陕西省最新、最快的全民健身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