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83岁老妪将60粒安眠药碾碎掺入儿子粥里,再用勺喂进46岁智力缺陷儿子口中,亲手将其杀害,事情结束后她自首,哭着对法官讲:“我实在无力抚养他了。” 【消息源自:《83 岁母亲毒杀 46 岁儿子,庭审时无数人流下泪水》2017-09-15 腾讯新闻】 那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2017 年,在广东的一个角落,83 岁的王宛兰,命运仿佛对她格外残忍。她的儿子黎国思,46 岁了,却因智力缺陷生活无法自理。 王宛兰这一生,都在为儿子操劳。黎国思小时候,别的孩子欢声笑语在校园,他却连简单的数字都数不清。王宛兰每天早早起床,给儿子穿衣喂饭,然后再送他去特殊学校。儿子在学校闯祸了,她得跑去跟人赔不是,心里满是愧疚和无奈。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宛兰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开始担心,自己要是走了,儿子怎么办?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王宛兰做出了让人震惊的决定。她把 60 粒安眠药碾碎,放进儿子的粥里。那一刻,她的手抖得厉害,心也仿佛被刀割。 黎国思还像往常一样,傻傻地坐在餐桌前等着妈妈喂。王宛兰强忍着泪水,用勺子一口一口把粥喂给儿子。儿子似乎没察觉到什么,还嘟囔着:“妈妈,真好吃。”王宛兰听了,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做完这一切,王宛兰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她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最后,她选择了自首。 在法庭上,王宛兰哭着对法官说:“我实在是养不动他了。”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震撼着在场所有人的心。法官看着眼前这位瘦弱而疲惫的老人,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给予王宛兰轻判——有期徒刑 3 年,缓期执行 4 年。这个判决,或许是对人性的一种理解和同情。 王宛兰在狱中开始了反思。她决定把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写下来。她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儿子的成长历程,那些点点滴滴的付出,还有那个灾难性的早晨。她的文字真挚而深情,仿佛每一个字都是她心中的一颗泪珠。 书籍出版的那一天,王宛兰心情复杂。当她看到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时,她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这本书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无数人开始思考家庭责任与个人牺牲的界限。 公益组织也纷纷找上门来。他们想通过王宛兰的故事,推广社会关爱项目。王宛兰欣然同意,她决定用自己的经历去教育和倡导爱与理解。 在公益活动中,王宛兰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她耐心地给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大家弱势群体的不易。她的身体虽然依然虚弱,但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曾经,她觉得自己的世界是黑暗的,是绝望的。但现在,她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了周围的人。她知道,她的故事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看法,可能会让更多人去关心那些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有人问王宛兰:“您后悔当初的决定吗?”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后悔又能怎样?但我知道,我现在要做的,是用我的余生去弥补曾经的过错,去为儿子,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王宛兰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晚年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她不再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而是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榜样。她的经历让人们明白,生活或许充满了无奈和艰难,但只要有爱,有希望,就有力量去面对一切。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她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要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王宛兰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爱的花朵。 王宛兰常常想起儿子小时候的样子,那无忧无虑的笑容,那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神。她知道,她的儿子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记忆将永远陪伴着她。 她也时常会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会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只有面对和前行。 王宛兰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她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希望。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或许充满了曲折,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光,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2017年,广东83岁老妪将60粒安眠药碾碎掺入儿子粥里,再用勺喂进46岁智力缺
自由的吹海风
2024-12-28 14:50:40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