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人海中穿梭,如何真正了解一个人? 《论语》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率真鹿梦说剧 2024-12-30 00:28:49

我们在人海中穿梭,如何真正了解一个人? 《论语》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的行为,观察他行为背后的根由,审察他的心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这个人怎么藏得住呢?这个人怎么藏得住呢?” 孔子传授观人之法:由行为见心念,由心念见知见。 一个人有怎样知见,就有怎样的起心动念,进而就会有怎样的言行举止。 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探索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安心之处。 “知见决定心念,心念决定行为。”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影响他的行为。 当我们内心有一个坚定信念时,我们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会与之相符。 比如,当我们坚信“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时,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坚定地依良知而行,唯大我,能心安。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面试工作,发现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要全面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我总结了三个问题,用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1. 这些年来,有什么问题是你一直在关心的? 2. 你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3. 这些年你曾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三个问题,不仅帮助我了解他人,更让我反思自己,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曾国藩讲“平生所学皆在受挫受辱之时”,一个人的韧劲,是在挫折、煎熬乃至痛苦中锤炼出来的。 认识一颗心,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成就 「患不知人」“知人的本质是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看别人也就清清楚楚了。” 不必花太多心思去琢磨别人,关键在于你是否读懂自己这颗心。 君子“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以一颗仁爱、宽厚的心观人、识人,不偏不倚,行于正道。 我们了解他人,不是为了给他们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以心映心,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学会观其所由,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人,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让我们带着孔圣人的智慧,以心映心,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去观人识人,去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你在观人识人的过程中,有哪些深刻的体会?你又是如何通过观其所由,来了解一个人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0 阅读:0
率真鹿梦说剧

率真鹿梦说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