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中将张轸突然接到了白崇禧让他去一趟的电话。张轸警觉起来,难道筹划起义的事情泄露了?去还是不去呢,张轸陷入了两难。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张轸眼见局势不妙,带着十个保安旅的部队一路南撤到湖北,划归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节制。 由于张轸在李宗仁、白崇禧、程潜等地方派系“逼蒋下野”的通电上签了字,被桂系视为“自己人”。在老蒋下野,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后,张轸的部队被改编为第十九兵团,辖两个军(127军,128军),张轸任司令官,两个军长赵子立、辛少亭兼任副司令官。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张轸派人过江和解放军联系,商议起义事宜。张轸兵团的防线是从武昌到嘉鱼县,其中金口位置最为重要,关系起义成败,张轸派亲信在这里控制船只,准备迎接解放大军渡江。 5月初,白崇禧将58军也划入十九兵团序列,军长鲁道源兼任副司令官。 张轸和鲁道源有一定交情,在一次会面时,他将起义计划托出,鲁道源表面上说让他考虑一下,在张轸走后,偷偷给参谋总长顾祝同发去电报告密。 顾祝同联系白崇禧,让把张轸“解决掉”。白崇禧却多了个心眼,他认为鲁道源不向自己报告,却舍近求远的去告知顾祝同,这里面可能有猫腻。 白崇禧主持华中军政,但宋希濂、 霍揆彰等华中的黄埔将领,对他并不买账,他所依靠的主要是桂系将领和亲桂系的杂牌将领。张轸参与了“逼蒋下野”,和老蒋的关系已然破裂,从白崇禧内心而言,对张轸比蒋系黄埔将领要亲近的多。 就在白崇禧对如何处理张轸犹豫不决时,华中军政副长官夏威来找他说:“张轸近日很可疑,但并无确凿证据,抓起来似乎也不妥,可如果放任不管,他若真的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白崇禧说:“我这就让他过来一趟,不行的话把人扣住再说。” 夏威说:“要是他不来怎么办?” 白崇禧说:“不来就肯定有问题,你这就去通知李本一,让第七军做好战斗准备。” 当晚,白崇禧打电话通知张轸,让他第二天到总部来一趟,说有要事相商。张轸召集几个心腹商量,大家都认为凶多吉少,建议不要去。 张轸反复考虑后,决定还是走一趟。师长涂建堂劝道:“哨兵刚才报告,说李本一的第七军已经行动起来,这摆明是要动手啊,你若去了,万一被扣住怎么办。” 张轸说:“白崇禧对我应该只是怀疑,否则李本一这会就不是包围我们了,而是已经进攻了。我若不去,反而坐实了白崇禧的怀疑,我走之后,你们按照计划加紧部署。” 第二天早上,张轸出发时,又叮嘱送行的亲信辛少亭、涂建堂等人说:“我去后如果到下午还没有回来,那么就是被扣住了。你们不要管我,起义照样发起。” 到了总部办公室后,白崇禧见张轸很干脆的就来了,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有啰嗦,很直接的将顾祝同发来让“处理”张轸的电报拿了出来说:“你先看一下。” 张轸看完后心中大惊,知道这是鲁道源出卖了自己,白崇禧接着又说:“顾祝同让我把你押送到广州,由他处理。” 张轸以镇静的语气说:“我通电支持李德公,让老蒋下野,这你都是知道的,不应该怀疑我。顾祝同是老蒋的心腹,告我的人为何不直接去找你,却要通过顾祝同转个弯子,你要真把我送去广州,那可真是遂了老蒋的愿。” 白崇禧听后,颇受触动。说起来,张轸和桂系还是挺有渊源的。在台儿庄会战中,时任110师师长的张轸,在反击阶段重创日军濑谷支队,战后李宗仁通电嘉奖张轸,夸赞110师为"运动战第一"。在李宗仁的推荐下,张轸升任军长。 对张轸有好感的白崇禧,下不了彻底翻脸的决心,他脸色阴晴不定,最后说:“我出去一下,马上就来。” 白崇禧这是去找旁边房间的夏威商量去了,两人讨论后,认为还不能和张轸撕破脸。白崇禧再次进来后,对张轸说:“明天在总部召开师长以上将领开会,你就先不回去了,晚上住下等明天开会。” 张轸说:“十九兵团的军、师长,都知道我来见你。若不见我回去,他们恐怕有顾虑,干脆让我回去通知,明天带着大家一起来开会。” 白崇禧觉得也有道理,便同意了。张轸出门后,加快脚步,到了门口上了车对司机说:“开快点,到金口前,一分钟也不要停。” 张轸一到金口的指挥所,马上就通知主要将领开会,大家都认为白崇禧已经起疑,起义必须马上发起。 按照和解放军提前的约定,起义代号为“55555”,联络标记是左臂缠白毛巾。5月15日,张轸率所部二万五千余人起义,白崇禧给张轸打来电话,一开始还试图劝张轸带着部队跟着桂系主力南撤,在遭到拒绝后,白崇禧破口大骂,张轸回骂几句后挂了电话。 本来,白崇禧调集第七军、四十六军等部围攻张轸部,交火没有多久,解放军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主力已渡过长江,正从金牛直插贺胜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也向汉阳逼近。 白崇禧担心后路被解放军截断,不得不放弃进攻起义部队,下令主力南撤。张轸起义后,所部官兵喜气洋洋。7月,起义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51军,张轸成为首任军长,他带着手下,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中将张轸突然接到了白崇禧让他去一趟的电话。张轸警觉起
史行途
2025-01-12 21:59:2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