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名解放军被3万敌军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地主站出来说道:“我一人就可逼退数万敌军!”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国民党把目光对准了中原解放区,派出了30万人的军队。当时我中原解放区的部队才6万人,敌人是自己的五倍之多,由于敌我力量非常悬殊,我军不得不选择撤离。
在上级的指示下,时任独立第二旅的旅长吴承忠带着6000名战士,充当主力部队吸引敌军的大部分火力,给大部队的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但吴承忠和6000战士却遭到敌人的团团包围,当时吴承忠带着第二旅的战士刚躲进野溪镇,被3万敌军围困。
国民党的将领自负地认为这支解放军插翅难逃,所以没有主动进攻,而是等着我军投降。敌军3万军队,我军只有6000余战士,还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如果真的打起来,我军的胜算极低,吴承忠自知身处绝境,突围无望,于是和战士们一起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吴承忠让战士将机密文件全部烧毁,并让战士们养足精神,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吴承忠为了避免群众受难,彻夜难眠,一直在研究作战计划和部署。
地主胡之杰得知解放军自身难保,却考虑着百姓的安危时,认为共产党的军队是正义之师,决定出手,帮助这支解放军撤离。胡之杰找到了吴承忠,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然而,吴承忠并没有相信胡之杰,毕竟事实摆在眼前,世上哪得天兵天将,能让他们安然离开。不过胡之杰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诚意让吴承忠相信自己是真的有办法。 胡之杰给解放军免费提供食物,并向吴承忠说出自己曾是国民党军官的身份,然后对着吴承忠说道:“对方的将领曾是川军,还曾是我的手下,我能退去数万敌军。”
吴承忠虽对他并没有完全信任,可眼下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行,只好同意胡之杰的建议,让他前去游说。胡之杰来到国民党的部队后,先是与几个旧时的国民党军官朋友傅毅和祝顺鲲叙旧了一番。
然后开始规劝两人:要保存实力,不要硬碰硬,否则只会两败俱伤。国民党军官怕遭到蒋介石的问责,不敢轻易听胡之杰的话。 胡之杰便将自己曾经的遭遇告诉了两人,并在最后说道:“放了这个被包围的小部队,也是在给自己日后留了一条后路,将来局势一旦反转,有一天落到解放军的手中,凭着这个情分,性命无忧。”
原来川军并非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他们认为没必要为国民党白白牺牲,所以在胡之杰的鼓动下,两个军官内心也发生了动摇。
在胡之杰的游说下,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最终达成协议,趁着越黑风高,国民党军的部队让开了一个豁口。就这样,6000名解放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便离开了包围圈。
胡之杰曾是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抗战时期,从来没有做出过任何伤害同胞的事情。而且在他退伍回乡后,为了民族大义,不顾生命危险帮助解放军,还保护了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开国将领,不得不说他为新中国的成立、为解放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全国迎来解放后,很多地方的政府和百姓对地主进行了审判。胡之杰平日里做了很多善事,得到了百姓的保护在之后的日子里,胡之杰和家人过起了普通的老百姓的日子,幸福地走完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