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十六国《鎏金铜佛坐像》 西安市黄良乡石佛寺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真知堂:佛教对于我国民众意义重大。佛教传入我国据说是东汉时期。汉明帝夜梦金人,后有白马驮经进入洛阳,带来了最早的佛经和佛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即遣使者张骞。。。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这件事发生在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4年。大月氏国,本是生活于我国敦煌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其族属不详,后来被匈奴所迫西迁。到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分为五翕侯,高附翕侯,都高附城,即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十六国《鎏金铜铜佛坐像》石家庄北宋村出土
真知堂:公元65年,贵霜王丘就却基本统一,建立了帝国,史称贵霜王朝,中国仍称之为大月氏。
90年,贵霜王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贵霜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班超称之为“月氏王”。中国佛教传自中亚地区是毫无疑问的。最早的金铜佛像多带有犍陀罗风格。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发掘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出土了2尊金铜佛像,经鉴定为东汉晚期遗物。这就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最早的金铜佛像了。就是下图这件。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看看犍陀罗风格造像和我国十六国时期造像的异同。下图就是犍陀罗地区出土的石造像。
下面这件是河北省隆化县出土的北魏泰 常五年(420)《刘惠造铜弥勒佛像》,二者都有相同的头光,禅定坐姿和台座。可见中国早期金铜佛像是学习了犍陀罗佛像而造的。
真知堂:其实中国在北朝时期,财力雄厚,就已经开始流行建造寺庙里的巨型金铜造像,可惜都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魏书·释老志》明确记载: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兴光元年(454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己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天安中,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
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
关于北魏时期一斤多少克,目前无定论。但从北周一斤250克来看,说北魏一斤222.73克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南朝《鎏金铜菩萨立像》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真知堂:北魏时期造的巨大的金铜佛像,重达25万斤,也就是大约13万市斤,6.5万公斤,65吨重量。北魏,一丈合今3.09米,一丈六尺,也就是大约5米的高度。
虽然我们无法窥见这些被毁掉的金铜佛的样子,但它们应该和云冈石窟早期造像相似。
下面这两尊金铜佛像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北魏太和二年(478)《王上造鎏金铜二佛并坐像》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北魏太和二年(478)《落陵委 造铜莲花手观音像》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真知堂:云冈石窟的中晚期,佛教造像造型趋于削长,面形变得清瘦。即是后世所谓的秀骨清像风格,也就是佛像汉化或本土化了,这一时间段大致发生在公元486年前后。
“褒衣博带”式样的佛教服装乃汉族士大夫的衣服样式。佛像面容也开始汉化了。见下图。但佛像还是具有西方造像唇厚鼻隆,目长颐丰,形体丰硕,着贴体衣裙,多袒右肩的风格。
北魏太和八年(484)《鎏金铜释迦佛坐像》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古城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成为了佛教造像风格的分水岭。六世纪以后所见的造像变得清瘦秀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见下面这些造像。
北魏永平三年(530)《尚元寿造铜弥勒佛坐像》新乡市征集 河南博物院藏
北魏《胡世迁造鎏金铜二佛并坐像》河北灵寿县三圣院村出土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
北魏永熙三年(534)《张僧珍造鎏金铜观音立像》河北灵寿县三圣院村出土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
北魏后来分裂成东西魏。东西二魏又被权臣弄成了北齐北周,艺术风格还是和洛阳风格比较类似。
东魏《鎏金铜交脚弥勒菩萨像》郑州自来水厂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北齐天保五年(554)《薛明陵鎏金铜菩萨像》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北周天和五年(570)《马法先造鎏金铜释迦佛立像》西安市未央区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真知堂:到了隋代统一全国,基本上继承了北周时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也有了自己的显著特征。
隋仁寿元年(601)《张见造铜观音像》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隋大业二年(606)《鎏金铜二佛并坐像》河北唐县北伏城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此时的菩萨造像五官柔美,身体纤长略具S形,胸部袒露,刻画平滑纤瘦,与唐代强调丰腴饱满身段的造像相比,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隋《铜菩萨立像》甘肃镇原县田园子石窟出土 镇原县博物馆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