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大放异彩的一年,很难有一个得奖名单让所有人都满意。但错不在得奖者,在格莱美这个评奖制度和体系本身,对结果的不满没必要发泄到歌手身上去。
我一直没那么喜欢格莱美的颁奖结果,但作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每年因为它可以激发出很多音乐相关的讨论,这种难得的音乐事件型讨论在当下很难得。
就拿这一届来说,几个通类里,比如年歌我更倾向于Billie Eilish和Taylor Swift,但Kendrick Lamar得我就觉得,行吧,也能理解。
但我并不会因此就觉得格莱美是个公平的奖项,甚至于他们拖到现在得奖就是很大程度上不公的体现。Beyonce不值得拿年专吗?太值得了,她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做专辑的女人之一。但以前投票群体的保守思维让她的成就一次次被忽略。
同理,作为影响了一代人的创作者,Taylor Swift没拿过表彰词曲创作者的年歌我也觉得非常遗憾,这多少也是因为格莱美的评审一直在忽略她独特的小说式写作方式。她早该在《All Too Well》时期就拿到这个奖了,而诗社里更深邃的写作依然没有得到肯定。
此外,Charli xcx、Billie Eilish和Sabrina Carpenter都交出了自己在这个阶段最有个人特点的作品,尤其Charli xcx在今年掀起的风潮应该得到更多肯定的。但白女爆发式发力就会导致投票阶段同群体分票严重,这不是得奖者的错,是机制的缺陷。略过格莱美去攻击同样产出了优秀作品的艺术家是一种避重就轻,并不能解决问题。
作为听众,在讨论中享受音乐本身是最重要的,奖项在我这里一直是创造讨论空间的作用,他们不能替代我去判断什么音乐是好的,所有的音乐我都更相信自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