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曾经的经济强国日本,如今却深陷泥潭,举步维艰。这一切,都源于一年前那场引发全球震动的核污水排放事件。
2023年8月24日,这一天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地启动了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将数百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将全人类的健康置于危险境地,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一鲁莽的举动,不仅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更让日本自身陷入了信任危机。曾经以“工匠精神”和“高质量产品”著称的日本制造,如今却与“核污染”紧紧捆绑在一起,其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都遭受了重创,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核污水排放事件上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其正视国际社会的关切,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污水问题,并采取了果断措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以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然而,日本政府似乎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决心。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外交压力下,日本政府终于在一年后做出了妥协,同意中方对核污水进行独立取样监测,并承诺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下建立长效的国际监测机制。
这一妥协,是国际社会对日本持续施压的结果,也是中国外交努力的成果。然而,信任的重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日本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其诚意。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谨慎考虑是否恢复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
时间倒回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重创了位于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这场事故,是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全球最严重的核事故,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冷却受损的核反应堆,日本政府不得不持续注入大量的海水,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核污水。这些核污水,含有铯、锶、碘等多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处理这些棘手的核污水,日本政府提出了多种方案,但最终选择了成本最低、却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方案——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据估计,福岛核电站目前已经储存了超过130万吨的核污水,相当于500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而且每天还在以170吨的速度增加。
日本政府声称,这些核污水已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的处理,去除了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质,只剩下难以去除的氚。然而,国际社会对此表示强烈质疑,认为ALPS处理后的核污水中仍然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计划将核污水排放持续30年之久。这意味着,在未来30年里,数百万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将源源不断地排入太平洋,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日本政府的核污水排放计划,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日本政府的单边主义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呼吁日本政府采取更加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污水问题,并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进行充分协商,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人权专家发表联合声明,对日本政府的核污水排放计划表示“严重关切”,认为此举可能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并敦促日本政府履行其国际人权义务,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绿色和平组织等国际环保组织也对日本政府的核污水排放计划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此举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呼吁日本政府采取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方案处理核污水,例如长期储存或水泥固化等。
作为日本的近邻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政府在核污水排放事件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对日本政府的错误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以保障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这一措施,对日本的水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尤其是扇贝、海参等高端水产品的出口额大幅下降,许多日本渔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中国等国的反制措施下,日本政府终于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外交压力。日本水产品的出口受阻,导致水产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链条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大量工人失业,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的国际形象也一落千丈,被贴上了“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标签,在国际社会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许多国家对日本政府丧失了信任,不愿与其进行合作,日本的外交空间被严重压缩。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核污水排放计划,并开始寻求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与中国进行对话和沟通,以期缓解来自各方的压力。
2024年9月20日,中日双方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建立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国际监测机制,并同意中国进行独立取样监测。
这一妥协,是日本政府在巨大压力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也是中国外交努力取得的重要成果。然而,日本政府的诚意还有待观察,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日本政府的后续行动,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在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科学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核污水排海事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日本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回应国际社会的正当关切,采取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理核污水问题,并接受国际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于日本政府提出的“核污水安全无害”的说法,中国政府始终持保留态度,并多次要求日本政府提供更多科学数据和证据,以证明其说法。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工作组,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中日双方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后,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立即全面恢复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科学评估、独立监测的原则立场,在充分评估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的安全性,并确认其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后,才会考虑逐步调整相关措施。
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在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上,各国都应秉持科学精神,以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共同利益,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中国政府积极调整水产品进口结构,开拓多元化进口渠道,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加强与俄罗斯、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扩大水产品进口来源,并加强对进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确保其质量安全。
俄罗斯凭借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与中国接壤的地理优势,迅速抓住了这一机遇,加大了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力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 1000 家俄罗斯企业已获得向中国出口水产品的许可,俄罗斯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成为中国水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之一。
除了俄罗斯,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也加大了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以填补日本留下的市场空白。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推动水产品贸易便利化,并加强技术合作,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中国政府的多元化战略,不仅有效保障了国内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也促进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中,中俄两国展现出了高度的战略默契和合作精神。两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多边平台上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敦促日本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污水问题,并加强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的监督和评估。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也加强了合作,尤其是在水产品贸易领域。俄罗斯加大了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中国也为俄罗斯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2023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 2401 亿美元,中国连续 14 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俄两国的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战略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即使在日本政府做出妥协,同意中方取样监测后,中国是否会全面恢复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信息源:中国将独立取样监测日方核污水排海 专家:有利于维护人类健康和海洋环境,央广网2024-09-21。
信息源:俄媒称俄罗斯螃蟹对华出口大幅增长,离不开这几点,观察者网2024-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