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在背后捣乱?”
近段时间,中欧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可谓是剑拔弩张,现如今已经进行了8轮“拉锯战”。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当下局势就非常关键,结果中国车企中却冒出来了一个“内鬼”。
它的出现无疑是让欧方掌握了主动权,而我方则陷入了被动,影响可谓是极其恶劣。
要知道如今的局势,可以说关乎着中国电动车行业未来的走向,而“内鬼”的屈服,给我国电动车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惨重代价。
此消息一经传出后,许多网友纷纷坐不住了,势必要将这个“害群之马”给找出来。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所谓的“内鬼”又是谁呢?
“刻意针对中国企业”这一次,欧盟是真的“翅膀硬了”,目前对于中欧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一事中,我方和欧方已经足足谈判了8次,结果依旧没有得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虽然对于这样的“拉锯战博弈”,大家已经见怪不怪,想着最终肯定会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但这一次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庞大的谈判桌上,欧方咄咄逼人的“攻势”,已经让人嗅到了“内鬼”的存在。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虽然发展时间比较晚,但崛起速度却远远超乎他国。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电动汽车行业无论是性价比,技术,还是市场,都可以说名列前茅。
而占据市场最多的的确,则是欧盟了,根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销量都在欧盟地区,足足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车。
见此情形,虽然欧盟十分不甘心,但他们也只能面对事实,承认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大。
欧盟地区作为昔日的“油车强国”,现如今在全球的局势下早已大势已去,只能眼巴巴看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
或许是这天壤之别的落差感,让欧盟“羞愧难当”,于是在关税问题上他们当仁不让。
最重要的是,欧盟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更是刻意针对我国,简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如美国电动汽车的佼佼者特斯拉,欧美给他们的关税仅仅只有7.8%,而我国企业则占据了两位数。
比如在全球都享受知名度的比亚迪,关税直接抵达了17%,吉利则是18.8%,而上汽集团更是一个惊人数字,足足有35.3%。
眼看欧盟欺人太甚,我国与之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结局却一直以“失败”告终。
通过欧盟这些“小动作”,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目的,正是用高关税来牵制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
抱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想法,我方在第八次与欧盟谈判时,提交了一份十分合理的价格,让欧盟赚足了利益。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我方提出的方案和价格,他们不仅视若不见,反而还玩起了“小把戏”。
“有内鬼?”在10月16日,中国机电商会的一份声明,揭开了欧盟背后的“小把戏”,他们私下竟然“勾搭”上了一些中国车企。
虽然欧盟这种行为十分小人,但那些甘愿“达成协议”的中国车企更可恶,为了一己私欲让无数个其他中国车企遭殃。
而欧盟和这些中国车企达成一致的“条件”,相信大家心中也略知一二,肯定是提供了大量的“特殊待遇”或“绝对利益”。
通过欧盟这波操作,我们足以看出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是想让我们“窝里斗”,从而自己坐收其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件事的“丑闻”流出后,网友们顷刻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话题则只有一个,谁是这个“内鬼”?
看到欧盟如此不讲武德,我方也指出了他这不道德的行为,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建议。
中方表示所谓的“私下谈判”,不仅仅让彼此失去信任,而且还会损失双方的利益,直接将欧盟的“小心思”戳破了。
除此之外,欧盟这种小动作更是将事态扩大化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利益之争,更是一场关乎着国家利益的“对峙”。
“内鬼事件发酵”截止到目前为止,中欧在关税方面的风波也愈演愈烈,而“内鬼事件”更犹如火上浇油,让局势变得更为矛盾和复杂。
最重要的是,“内鬼事件”的影响还非常严重,因为一旦有了“领头羊”,其他车企或许也会效仿他这种行为。
长期以往的话,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处于劣势,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利益和信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于这些悄悄“达成合作”的车企,一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否则后患无穷。
毕竟在如今全球化竟然激烈的21世纪,诚信和声誉远远要比利益更加重要,建立信任很难,但失去信任只需要一瞬间。
在此之前,明明我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一直都十分融洽,但现如今欧盟却做出这些“偷鸡摸狗”的行为,对未来的合作会造成一些不确定的影响。
“团结才是力量”而这一次的“内鬼事件”更是告诉我们所有人一个道理,在当下复杂的贸易市场中,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不可为利益动心,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一直都处于同一条线上,只有无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保障个人利益。
而对于这些为私欲谋利的“内鬼”,相信它们不久后肯定会自食恶果,通俗说的话,真是“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当然,这次“内鬼事件”同时也是一个警钟,让我国企业之间能够团结起来,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
与此同时,欧盟这一次的“小把戏”,也恰恰反应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他们认为我国电车企业离不开欧盟市场,最终肯定会妥协他们。
但事实上还是他们想的太单纯了,俗话说的好“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而欧盟这种行为无疑是“自毁前程”。
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的电动汽车企业也好,其他企业也罢,都需要时刻铭记一个道理,“窝里斗”只会两败俱伤,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获利。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观网快评: 有必要让电动车企"内鬼"感受到压力》2024-10-24
光明网《商务部:“单独谈判”将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整体进程》2024-10-28
每日经济新闻《最高需缴45.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奔驰、宝马、吉利等车企发声反对!》2024-10-05
红星新闻《红星观察丨中欧电动车关税谈判陷胶着,凸显欧盟内部分歧加剧》2024-10-14
澎湃新闻《中欧电动汽车关税博弈》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