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理解,现在深以为然的古人行为!

诗词化书海 2025-02-19 15:42:55
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看法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以下3个例子,我现在的看法和以前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R]宋江诏安 年轻时觉得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害了好多兄弟,没血性,没骨气,典型的投降派,很长时间对他很是反感,更喜欢晁天王、武松、鲁大师的快意恩仇 但其实诏安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诏安队伍才有方向、凝聚力和动力,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好汉投奔梁山(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来梁山是权宜之计,特别是朝廷的降将),队伍那么快壮大。尽管他武功平平,但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当大哥,就足以说明大部分人是认可他的,对他的战略方针是服从的。尽管诏安牺牲很大,但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R]范进中举 以前觉得不就是中个举人嘛,没必要疯啊,心里承受能力也太弱了,哼~ 殊不知他中举都54岁了,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年龄都没有这么高吧,要知道他20岁就开始应试了,而且范进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他足足考了34年,这期间的艰辛、苦楚、付出又有谁能体会,那时候底层人读书本就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还要承受亲人、邻里的冷嘲热讽,没有强大的精神是极难坚持下去的 这就像我们考公几十年,快到退休的时候才上岸,换做谁都会喜极而疯吧 [三R]曹老板的爱好 以前,真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好s之徒,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英雄,呸…… 其实大部分是他打败的敌人的妻子,这些贵妇都是名门望族,把她们娶过来就是把她们的整个家族拉到自己这边了,算得上是强强联合,从而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再说她们生过孩子,说明身体好,在夭折率高的古代,这是很好的筛选方式;此外古代十几岁就嫁人了,这时候她们也就20多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妇啊! 那么,你还有古人的哪些行为或者典故,你以前很不理解,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的增长,能够逐渐理解了,甚至还有些共鸣的❓

0 阅读:6
诗词化书海

诗词化书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