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吉林大地主,过完60大寿。哪料,他却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率全家57口人抗战。谁知,14年抗战却只剩3口人。 戴万龄出生于山东,家境并不显赫,但在祖先几代人的辛勤经营下,家族逐渐积累了不小的财富。由于家乡连年灾荒,他的祖辈早早就迁往了东北,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地主。 尽管拥有丰厚的财富,戴万龄待人宽厚,尤其对贫困百姓常施援手。这个举动让他在当地积累了良好的声誉,人们尊称他为“戴大哥”。 1931年12月,吉林防军老三营的士兵在挑衅中击毙了两名日本兵,触发了“瓮声砬子事件”。王德林因而遭到汉奸排挤,愤而组织起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力量,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誓言与日军展开斗争。 不久后,王德林的队伍来到敦化,在戴万龄家中驻扎。作为一名有着豪侠气概的地主,戴万龄毫不犹豫地迎接了这支抗日力量,屠宰家中的猪羊,款待士兵。 王德林知道戴万龄是个仁义之人,便劝他说:“小鬼子已经欺负到咱家门口,国难当前,洪昌大哥,不如一起投身抗日,保家卫国。”戴万龄听后毫不迟疑,便答应与他共同抗敌,誓死报国。 当时戴万龄已年近六十,但年纪并没有让他退缩。相反,他在王德林的鼓励下,带领手下的部队参与了对敦化的战斗。 戴万龄亲自带头,迎着日军的机枪火力冲锋,成功突破敌军防线,帮助救国军重新夺回敦化城。胜利后,戴万龄将自己的家产变卖,筹集军饷,为队伍购买枪支,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军队,成立了“戴家军”。 戴万龄不止自己参与战斗,还召集了亲人和村中的青壮年组成了救国军的队伍。戴家军逐渐壮大,戴万龄被任命为独立营的营长,带领部队参与更多的战斗。然而,这样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不久后,日本军队从四面八方围攻敦化,救国军寡不敌众,最终只能宣布撤离。 撤退过程中,日本军队紧追不舍,戴家整个大宅被焚烧殆尽,而戴万龄的堂弟戴万生未能及时撤离,被日军残忍杀害。戴万生的死让戴万龄愤怒至极,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抗日决心。 此后,戴万龄带领队伍在镜泊湖地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凭借熟悉的地形和游击战术,戴家军成功击毙和伤害了近三百名日军士兵,为抗日战区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尽管如此,日军的增援部队不断涌入,战局逐渐恶化。救国军的装备和兵力始终无法与日军抗衡,最终,戴家军在持续的战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王德林领导的部队为了保护现有力量,向国民政府求救,但未得到有效回应。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王德林决定前往苏联避难,并劝说戴洪昌一起离开。 然而,戴洪昌却决心不离开祖国,他带领戴营继续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最终,戴洪昌率队成功突破了日军的封锁,与吴义成部会合。 1937年底,抗日战争物资极度匮乏,戴万龄奉命返回敦化收集粮食和资金,但由于遭到汉奸的出卖,他很快被日军抓获。日军对戴万龄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希望逼迫他交出抗日联军的情报。戴万龄坚定不移,始终没有屈服,最终在严刑逼供下遭到日军的杀害,享年66岁。 戴万龄的牺牲,使得他家族的抗日火焰愈加旺盛。其子们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同时也更加决心投身抗日前线,继续为国家抗争。不幸的是,戴万龄的六个儿子最终都战死在了抗日最前线。 大儿子戴克勤在东宁战斗中负伤牺牲;二儿子戴克俭为掩护撤退英勇牺牲;三儿子戴克吉,作为父亲的警卫员,在战斗中为营救父亲战死;四儿子戴克志在宁安战斗中英勇牺牲。 五儿子戴克远在敌后获取情报时被发现,最终惨死于敌人之手;最小的戴克政,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屡次参与重要战斗,最终在1938年掩护部队撤退时壮烈牺牲,年仅23岁。戴洪昌的妻子寇氏也毅然投入到抗日前线,但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参考资料: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1921-1949 第1卷》 2021
1931年,吉林大地主,过完60大寿。哪料,他却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率全
历史有小狼
2025-03-02 13:41:16
0
阅读:112
用户13xxx00
一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