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我可以打到七八十分,整体我还挺满意的。
Jennie做唱片最大的武器是她的声音,特质鲜明很有劲道的肉感,饱满的中频加上擅长控制唇齿细节,无需制作硬拗也能有个性和辨识度。
所谓的“自助餐”,其实整体还是围绕她的声音可塑性出发,同时不给人某一处过满的感觉。因此像《like JENNIE》这样的作品也没有乱堆层次,制作还是保留了一种克制感,继承的是Beyonce四专时期《Run The World(Girls)》时期的节奏美学,但她做了一定的简约化处理,效果很不错,制作有给声音让位。
《start a war》音乐上的SZA味被她唱出了另一种气质,《Handelbars》里Dua Lipa的出现是一种音色暖化剂,因为Jennie的声音和演绎其实是会给人一种抽离冷酷的感觉的,主调还是把控在Jennie这里。这也是Jennie这张专辑里请合作嘉宾的特点,她没有被哪个“巨星”吃掉,更像是在自己既定的设计里请人来做客。稍微被抢走风头的可能是和Doechii那首,但听了专辑就发现她在其他作品里也可以有凶猛的说唱表现,但在那首歌里反而让出了空间给对方表现,这也是专辑整体给人克制感的一点,她不急于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而是有大局观、有节制地表达,这就是“审美”啊。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作品风格很不一样,听专辑也不觉得特别杂乱,一是前面说的制作上的克制,二是制作上的审美融入的一些另类、艺术R&B的因子是贯穿首尾的,加上她的声音表达聚拢了整体。
这和K-Pop惯用的思路确实不太一样。K-Pop产业喜欢做的东西常常是“过度”,会在一首歌里用多层化的、多变化的处理把注意力挖掘殆尽,但那样容易某一首过于耀眼导致削弱专辑的整体感。Jennie在《Ruby》里显然是知道该怎么做专辑的,《Zen》作为Inerlude像区分日夜,整体松紧有度,能做出多元化,又能让人听起来不觉得过度混乱,前半段后半段变成了舞台上和舞台下的双面感,前半段负责音乐精彩,后半段负责感性抒发,做法常规,但未必不能彼此融合一下。
要说缺点,就是尽管在听感上做得已经足够完整,但我觉得在另类的层面还是可以更大胆一点,后半段比如《Seoul City》这样的歌有点破坏节奏,同时文本上少一点真正塑造私人化性格的书写细节,《statlight》《twin》这样的脆弱自省时刻是专辑里格外动人的部分,现在虽然有,但会觉得不够,会对她有更多探究的想象和兴趣——这也是一种成功不是吗?
我听的时候完全不会觉得这是个K-Pop Star的专辑,在艺术和流行的层面也有恰当的取舍与平衡,作为首专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