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别人猜的人,内心藏着一个婴儿对母亲的期待。首先,婴儿不会说话,只...

花红情感 2025-03-07 16:09:18
喜欢别人猜的人,内心藏着一个婴儿对母亲的期待。 首先,婴儿不会说话,只会通过哭,乱踢乱动的方式试图引起大人注意。而当被读懂,得到满足的一刻,顿时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亮,脸上也会流露满意的笑容。 如果没有,那么等待孩子的就是撕心裂肺,歇斯底里。而在那个不被回应,仿佛周遭都是迫害自己的人,又饿又难受的世界里,会弥漫恐慌,焦虑,继而失望,最后绝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曾经的绝望,将会开启漫长的代偿。这种代偿就是,不断在人群中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 长大后,只要走进让亲密关系,曾经未被父母满足的需求忍不住萌芽。渴望有一个人,能替小时候父母欠自己的债补上,过去父母解不出的题当下有人解的需求就开始复苏。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而无论喜欢让人猜,还是热衷猜别人的人,经历的恋爱,都昙花一现,也终有损落的一天。毕竟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热恋期一过,或是不断猜,不断哄的状态总有一个人会先嫌累,想要回到独立,自由的日子。 这个时候,当我们试图再用发脾气,用各种怨恨,实则是在幻想层面和对方对话,试图引起别人关注时,引来的只有失望。当别人实在忍不住控诉,那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像个成年人一样,用清晰直白的言语告诉对方,而是心底里那个曾经无比委屈,一脸仇恨的孩子在狂怒,凭什么要我说?如果你足够爱我,那么就应该来问我,就应该努力来读懂。 同时,如果我们真的逼自己说了,也不会满足。毕竟这就意味心底一直期盼被读懂,被看见的需求就落空了。这种落空仿佛在提醒我们,或是验证了长久镌刻在心中的预言——我不够好,我不配让别人对我足够重视。 事实上,所有曾经的不被回应,对养育者的爱和恨,仇和怨,都需要在新关系里重塑,修复。当我们大吵大闹时,有个人愿意不像曾经父母那样指责我们任性,不应该如此。尝试有耐心地了解我们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时愿意对我们坦诚,真实,告诉所谓的忽略时刻,他究竟处于怎样的情感状态,有着怎样的苦衷。 渐渐地,我们才会因为这60%的满足,因为被足够好地看见过,不再心心念念,不再眼巴巴地等待着,攥着拳头叫喊着。而剩下的40%,就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就是心灵成长的空间。 我们渐渐会了解,别人无法事事满足,我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但别人也是言不由衷的。不是我们不够好,不够优秀,而是每个人都有自身局限性。

0 阅读:0
花红情感

花红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