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津门张姐 2025-03-08 01:39:17

道中华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医药也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和朝鲜的遣唐使把中医药带回了日本和朝鲜半岛。隋唐时期,中医又相继传入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地。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阿拉伯人借此通道将中草药传至亚非欧地区。明代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中医药的海外传播较前代更为频繁和成熟。明清时期,中西方医学不断交流碰撞,西方学者将许多中医典籍翻译成英语、法语等。民国时期,大量国人侨居海外,成为中医药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中医针灸、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继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之后,被誉为藏医药学“百科全书”的《四部医典》也于今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中医药的科学价值更加为世人瞩目。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的病证分类体系,标志着中医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中医药显著的临床疗效,是其不断走向世界的“硬实力”。“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防治理念,也是中医健康养生理念的核心,主张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中医药按照未病养生的预防观念和因异治宜的个性化治疗原则,充分发挥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符合未来健康医学的发展方向。

近代以来,在西方科学的冲击下,中医药学没有消解,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发展,成为世界医学发展史上唯一连续发展至今的医学体系,甚至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医药宝库里蕴藏着诺贝尔奖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有望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乃至科学革命”。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正在把目光投向中医药,希望从中挖出科学宝贝,提炼出科学精华。

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飘香海外的深层原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

中医药兼具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既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又具有医学科学的普适性,不仅可以窥见中华文化之奥妙,还能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优势所在。我为中国来点赞 中医药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一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日益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与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0 阅读:0
津门张姐

津门张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