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早期•黄金镶嵌绿松石牌饰|金覆面

坚持走路 2025-03-10 15:54:41
P2-6,黄金绿松石牌饰 P7-11,金覆面 郑州书院街墓地共发现商代墓葬、夯土建筑基址、沟、路、祭祀坑、桥、灰坑、水井等遗迹360余处,出土丰富的铜器、金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遗物,文化内涵包括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下层二期、上层一期及白家庄期,填补了商代青铜文化、黄金文化等相关文化空白。 【P2-6,最早的黄金镶嵌绿松石牌饰】 黄金绿松石牌饰用金条塑造兽面纹的轮廓,角、眉毛、眼睛、鼻子、唇部等,以排列有序的绿松石片镶嵌填充,图案类似青铜器饕餮纹。 自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以来,绿松石器尤其是大型绿松石器,始终是贵族墓葬的重要标志。 黄金与绿松石结合组成的兽面形器,在盘龙城最高等级墓葬杨家湾M17也有类似的发现,M2出土的黄金镶嵌绿松石牌饰与二里头文化绿松石铜牌饰在绿松石镶嵌工艺等方面一脉相承,是二里头文化以来嵌片绿松石高等级礼器的延续与创新,开金玉文化之先河,对于重新认识商时期高等级器用方式有重要意义。 【P7-11,首次识别出早商墓葬中用于丧葬礼仪的扇贝形覆面器】 根据相关研究,黄金经由欧亚大陆传入中国后,考古发现商以前的黄金制品多为小型饰品,如耳坠、颈项环、臂钏等。 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扇贝形金覆面、铜覆面,其中金覆面是目前发现最早用于丧葬礼仪的丧葬覆面器,在商系墓葬中首次识别出这种独特的丧葬习俗。覆面习俗上升为覆面礼,凸显了商文明高度发展的文化活力,同时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扇贝、黄金均为外来物品,与本上丧葬习俗相结合,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书院街墓地黄金器具有规模化、大型化、本土化特征。 书院街墓葬区位于郑州商城遗址的内城南城墙北侧,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南北两侧各有两条东西向的沟壕,构成了商代早期“兆域”结构的雏形,为研究商代“兆域”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次发掘共发现14座商代墓葬,包括3座青铜墓葬。其中,等级最高的M2墓葬出土了200多件随葬品,包括20件青铜器、11件玉器、5件金器、50枚箭镞、120余枚贝币以及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这是迄今为止在郑州商城发现的随葬品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可能是王室一级的贵族。 整个墓葬区共发现近30件青铜器,组合多样,丰富了人们对“中商青铜文化”的认识。墓葬底部发现有6处殉狗坑,分别位于墓主人头部、腰及四肢,四肢处殉狗呈顺时针顺序摆放。殉狗现象在早、中商文化中非常罕见。 郑州考古院

0 阅读:3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