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斜视会有这些“正常表现”!】科普大作战宝贝成长守护计划健康知识打卡月

绍元看健康 2025-03-11 09:25:00

【宝宝出现斜视会有这些“正常表现”!】科普大作战宝贝成长守护计划健康知识打卡月 照顾小孩时,父母会发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小孩还很小,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小孩出现异常时,父母需要仔细观察,但有些问题仅凭观察可能会误解,导致父母误以为正常表现有问题,增加焦虑;而真正有问题的情况却被忽视了,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其中,斜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有些父母发现小孩的眼睛看起来有些不正常,或者偶尔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父母会误以为是斜视,但经过就诊后却被告知不是斜视。另外,有些小孩偶尔会走神或发呆,父母可能不会在意,直到影响视觉发育,甚至已经发展成弱视,才后悔莫及。 因此,父母究竟应该如何辨别呢?如何避免焦虑,又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耽误治疗?这篇文章将帮助你解答。 为了判断斜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斜视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斜视。斜视是指两只眼睛无法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其中一只眼睛的视轴偏离正常位置的异常眼位。斜视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可能是由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先天异常引起,也可能是继发于外伤或全身性疾病,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斜视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善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眼睛偏斜的方向、发病年龄、是否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等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眼睛偏斜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斜视(向内或向外)和垂直斜视(向上或向下)。根据发病年龄可以分为先天性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和后天性斜视。 其中,儿童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是间歇性外斜视和上斜肌麻痹。间歇性外斜视是指斜视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情况。家长可能会观察到孩子的眼睛有时候正常,但有时候一只眼睛斜视。这种情况让人有种类似“走神”或“发呆”的感觉,斜视在早晨起床、感冒生病、看远处物体时更明显,也常常会在阳光下眯眼。在疾病早期,间歇性外斜视可能只偶尔出现,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加重,斜视的频率和程度加大,家长才会重视起来。 上斜肌麻痹是指儿童出现的上眼直肌麻痹,有时也被称为"眼性斜颈"。孩子经常会向一侧歪头看东西。随着年龄增长,长期歪头看东西会导致颜面部发育不对称和脊柱发育异常等问题。因此,一些家长可能会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先就诊于外科或康复科,而经过医生的建议后才会被转诊至眼科,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斜视,并且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减轻对颜面部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可能被误认为是斜视,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斜视。例如,在6个月以下的孩子中,眼球的位置不太稳定。有些年轻的父母可能携带着2、3个月大的婴儿就医,告诉医生他们的孩子的眼球位置不稳定,有时候会朝外漂移,有时候会集中在中间。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因为他们的视力在出生后4-6个月才会逐渐发育完善。所以,父母们不要着急,最好等到孩子6个月大时再进行复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成长。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面部骨骼尚未完全发育,可能会出现鼻梁较低、内眦有过多皮肤褶皱等情况,这会遮盖部分内侧眼球,使得内侧"白色眼球"的暴露较少,甚至完全看不到,而外侧的"白色眼球"暴露较多。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的内斜视,而仅仅是外观上造成的错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面部骨骼发育,这种现象会改善。 此外,歪头并不意味着有斜视。斜视是指一个眼睛看,另一个眼睛没有看到,而有些孩子仅仅是在看电视时会歪头,平时并没有异常。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视疲劳或屈光不正等原因。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与平时不同的状态,仍然需要就医检查。 斜视会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两只眼睛共同注视目标才能产生立体视觉的复杂工作,包括远近视力和景深。斜视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复视重影的情况,严重时,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信号,对视力产生影响。幼儿和儿童阶段是视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发现斜视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以减轻对颜面部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想要确定孩子是否有斜视,只需要与医生一起进行几个简单的"游戏"(检查)就能初步判断,比如遮盖试验、眼球运动检查、歪头试验等。所以,如果怀疑孩子有斜视,可以在孩子6个月到3岁之间就诊进行初始检查。一旦确诊斜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给出视觉训练、遮盖、戴眼镜、手术等治疗建议。早期确诊和治疗对于孩子的视力和视觉功能发育非常重要。

0 阅读:0
绍元看健康

绍元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