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知识艾灸
【每日健康生活小知识】
健康百科 |气虚易生病,补气用灸法!
《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由此可见,艾灸通调一切虚证,而选择辨证式艾灸,效果更为理想。
心气虚证: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心悸,精神疲惫,胸闷,自汗等症状。建议艾灸穴位:膻中穴、内关穴、心俞穴、足三里穴。
肺气虚证: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易于感冒等。建议艾灸穴位:太渊穴、肺俞穴、太溪穴、合谷穴、中府穴。
肾气虚: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小便频数多,尿后余沥不尽,小便失禁。建议艾灸穴位:肾俞穴、命门穴,太溪穴、涌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