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聊斋志异》的奇闻故事。这个故事里有生死轮回、阴阳两界,更有感天动地的孝道。 话说山东有位叫宋焘的秀才,相貌堂堂,学识过人。某天中午他正在书房打盹,突然听见"噔噔噔"的脚步声,闯进来两个穿红袍的官差。这两人头戴乌纱帽,腰挂朱红色令牌,手持阎王文书,厉声喝道:"奉东岳大帝之命,请宋先生去参加考试!" ("红袍官差、乌纱帽、朱红色令牌" 这可不是普通公务员!阴间使者标配是: 红袍:明代官服颜色制度,四品以上才能穿绯红,这里显示阴差地位高 乌纱帽:明代官帽,两边有"展脚"像翅膀,现代只在戏曲里见了 朱红色令牌:相当于"阴间逮捕令",古代文书用朱砂写显权威) 宋焘还没回过神,就被架着腾云驾雾,转眼到了阴曹地府的大殿。抬头一看,大殿两侧排列着十殿阎罗,判官们手持生死笔,中间坐着白胡子老者,桌上铺着黄绢试卷,考题赫然写着八个大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十殿阎罗、生死笔、黄绢试卷"这里藏着道教地狱观: 十殿阎罗:佛教+道教混搭产物,秦广王、楚江王等十个分管不同地狱 生死笔:不是普通毛笔!传说判官笔能改生死簿,类似"上帝后台修改器" 黄绢:明代科举用黄纸防作弊,阴间升级用丝绸,够奢华! 考题"有心无心"其实在考动机论,比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早两百年!) 要说这宋秀才确实不凡,他提笔蘸墨,一挥而就写成文章。当判官宣读他写的"怀着目的行善不奖赏,无心犯错不惩罚"时,阎王爷拍案叫绝:"好文章!即刻封你为河南城隍!" ("城隍"这不是地名!城隍爷相当于:城市守护神+阴间市长+纪委主任三合一 明代朱元璋规定每个城市必须建城隍庙 职能包括:管阴间官司、保阳间治安、查官员腐败 阎王说封就封,说明阴间HR效率吊打现代公务员考试!) 谁知宋焘扑通跪下,泪流满面:"大人且慢!我家中有七十岁老母亲需要奉养,请容我尽孝九年..."话没说完,白胡子判官"哗啦"翻开生死簿,朱笔一批:"宋母阳寿延至八十!"旁边的关公抚须笑道:"让张秀才暂代城隍之职九年!" ("生死簿"这堪称古代大数据: 传说记录所有人寿命福祸,西游记里孙悟空改过 朱笔批注:古代皇帝用朱砂批奏折,这里显示神灵特权 关公当评委:明清时关羽被奉为"关圣帝君",管科举人才选拔) 最神奇的是宋焘还阳时,棺材盖"嘎吱"作响突然推开,吓得邻里四散逃跑。老母亲颤抖着抱住"死而复生"的儿子,正应了那句"孝心感动天地"。九年后,宋母寿终正寝,宋焘沐浴更衣含笑而逝。当夜有人看见他骑着青骢马,身着紫金官袍,带着阴差巡游街市。 ("青骢马、紫金官袍" 城隍爷皮肤套装解析: 青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古代局级干部标配坐骑 紫金官袍:明代一品大员才能穿紫袍,城隍相当于副省级 阴差:黑白无常低级员工,这里当随从显示宋焘已晋升管理层) 这个故事通过宋焘的经历,揭示了阴间选拔人才重视德行,而人间科举却充满腐败。 善恶究竟如何评判?蒲松龄早已在笔墨间道破天机。 是不是觉得故事很有意思! 蒲松龄在故事里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孝子感动阎王的故事,实际上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间的种种曲折。 你看那「阴曹地府」的考试,简单直接,八个字的题目就能看出人的内心。 宋秀才的那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真是绝了,就像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现在那些在朋友圈炫耀慈善的人,和故事里“有心为善”的伪君子很像。这让我想起王阳明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真正的善良应该像宋母床头的那碗汤药,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出于真心。 不过,阴间的人才选拔机制更值得一说。阎王爷们不看背景、不问学历,只考察对善恶的理解,这和尼采的话“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很相似。现在有些企业招聘,简历写得再好,也可能招来不合适的人。前两天新闻说某大厂考脑筋急转弯,和阴间的“一人二人有心无心”比起来,显得太简单了。我觉得,现在的面试官真应该去阴间学习一下,如何像关二爷那样识人。 故事中最感人的还是孝道。李密的《陈情表》中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和宋焘跪求九年阳寿一样,都表达了深深的孝心。现在年轻人常说“父母在尚有来处”,但在地铁里,很多子女和父母视频时却显得不耐烦。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姑娘边刷抖音边应付她妈妈,老人那落寞的样子,真应该拍成现代版的《考城隍》。 总的来说,这故事就像一面多棱镜,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有人看到因果轮回,有人看到职场哲学。我觉得,这是蒲松龄给后世的一剂良药——当工作压力大时,想想阴间都允许带薪尽孝九年;当被KPI压得喘不过气时,记得阎王殿考的是本心而不是绩效。就像罗翔老师说的“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而宋焘的故事却在问:当大家都追求“合法合规”时,那个敢为老母掀棺材板的真性情,才是照亮人间的光芒。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这故事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看到了自己灵魂的模样。
今天讲一个《聊斋志异》的奇闻故事。这个故事里有生死轮回、阴阳两界,更有感天动地的
空评你好趣事
2025-03-12 17:54:39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