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

芷云爱语文 2025-03-13 23:47:11

《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周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累善德的家族,一定会有很多喜庆的事;积累不善的家族,一定会有很多灾祸。 《尚书》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 -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诗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高尚的人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是为了长久相好啊。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礼记》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春秋左传》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颊骨和牙床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一周读完一本书,坚持一年后会怎样 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0 阅读:0
芷云爱语文

芷云爱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