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西安的一位老农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条“大蛇”,老农惊恐万分,正要把它铲成两段,却发现这“蛇”一动不动!老农再仔细一瞧,瞬间心中大喜!
1975年的一个酷热夏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边的一片田野间,一位乡村老者正辛勤地挖土,为新建的房屋打地基。他已劳作了一整天,身上满是汗水和泥土。就在他打算收工的时候,锄头突然“当”的一声,似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
老者低下头查看,泥土中出现的是一段弯曲的物体,乍一看就像一条蛇。他心里一惊,本能地举起锄头,想要把它砍断。然而就在锄头即将落下的瞬间,他发现这看似蛇的“东西”竟然丝毫不动。
在炎热的盛夏,地下怎么会有蛇一动不动呢?老者仔细端详,这物件弯弯曲曲的,颜色透着金属的光泽。他稍稍清理了一下表面,一个精致的龙头渐渐显露出来。
老者顿时欣喜若狂——这分明是一段用珍贵金属制成的金龙!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彻底清理干净,发现这是一段造型逼真的金龙,每一片鳞片都雕刻得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兴奋之余,老者心中也满是疑惑。他这小小的菜园子,哪是什么风水宝地,怎么会平白无故冒出一条金龙来呢?难道地下还藏着更多的宝贝?想到这儿,老者决定再深入挖掘一番。
第二天清晨,老者背上锄头和铁锹,满怀期待地来到昨天挖地基的地方。果然,没挖几下,又传来金属撞击的清脆声音。老者喜笑颜开,心想运气真好,又有宝贝了!可是当他把新挖出的金属清理出来后,喜悦的心情一下子沉了下去——这次挖出来的,已不是完整的金龙,而是六段残缺的金龙部件。
看着这些破碎的金龙,老者感到无比痛心。它们或许曾经是一个整体,一条造型威武庄重的金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如今这些残件却只能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老者小心翼翼地捡起所有的残片,试图把它们重新拼接起来。然而这金属太过坚硬,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修复。无奈之下,老者决定带着这些珍贵的金龙残片去文物部门求助。
在县文物站,工作人员们看到这些金龙残片都惊讶不已。单从残片上精细的雕刻就能看出,这很可能是一件稀世珍宝!文物站站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他详细询问了老者关于金龙的来历。老者含含糊糊地应付着,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应对这些“官老爷”——自己家里还有一条完整的金龙呢!
没想到的是,站长并没有强行索要,而是用诚恳的态度向老者讲述了古玩收藏的正确方式。文物属于国家和人民共同所有,私自藏匿不仅违法,还会损害其历史价值。而且博物馆专业的保护措施,能更好地保存文物的本来面目。
站长的这番话让老者深受触动。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去游览古迹,面对那些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见的文物,心中就充满了敬畏之情。这些金龙残片,又何尝不是一代人智慧的结晶,理应让更多人观赏,传承历史的光辉。
于是老者鼓起勇气,把家中完整的金龙也拿了出来。文物站的工作人员们看到金龙的那一刻,都惊叹不已——它栩栩如生,姿态飘逸,背部的两朵祥云更凸显出它的神圣与威严。这绝对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
经过文物鉴定站的专家鉴定,这两条金龙被确定为盛唐时期的鎏金铁芯铜制品,极有可能是当年宰相府的镇宅之宝,价值极高。残缺的金龙在专家的精心修复下,也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如今这两条金龙都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展览的重点和市民游客关注的焦点。而老者因为乐于献宝的善举,也得到了政府的奖励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