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vs士人画vs士夫画vs士夫之画
通艺个美术
2025-03-16 15:03:14
💖文人画:
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能读书识字,但并未进入政府任职)、士大夫(指进入政府任职的文人,有不同等级的官职,也被叫做缙绅,退休致仕在家乡隐居的官员也纳入此列)的绘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在汉代就已经文人参与绘画,但“文人画”概念的正式提出则是北宋中后期苏轼、米芾等人努力的结果。“文人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对“文人画”概念形成有重要作用的人分别是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和明末董其昌,他们分别提出了“士人画”“士夫画”“文人之画”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者是可以等同起来的,但还是要区分,这三个概念是三个不同时期诞生、使用的概念。
💖士人画:
士人画的概念出自苏轼的《又跋汉杰(宋迪)画山》他提出“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气,看数尺许便倦。宋汉杰真士人画也”。苏轼认为,是否为千里马,重要的是观察是否有神骏之气,至于皮毛玄黄,可以不顾,这和看画的道理一样。在他看来一幅画是否是“士人画”就在于其是否表现出绘画的“意气”“画外之韵”。
💖士夫画:
士夫画的概念出自曹昭的《格古要论》:“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子昂曰:‘然。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缪甚也。’”根据曹昭的记载,赵孟頫的士夫画为“与物传神,尽其妙也”的绘画,同时,他将郭熙这一画院画家放入到“士夫画”的概念中,可见赵孟頫并未拘泥于士夫画的作者是否为士人。
💖文人之画:
文人之画的概念出自董其昌的《画禅室论画·画旨》,其云“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和苏轼、赵孟頫不同,董其昌“文人之画”的概念没有涉及绘画的风格要素,全用画家的身份来区别是否是“文人之画”,并将“文人之画”的概念追溯到唐代的王维,赋予他“文人画之祖”的特殊地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