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土豆米上市销售的消息引起颇多关注。在评论区,记者发现,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土豆做成米,也有不少人表示土豆米太贵,消费不起。
为什么要把土豆做成米?土豆米产能上来后会降价吗?抱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土豆米实现加工技术新突破
是土豆主粮化的有益探索
在土豆米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有不少网友表示“直接吃土豆不行吗”“弄成米不也是土豆吗”“除了瞎折腾,还有啥意义”“智商税”……由此可见,人们对土豆米有很多疑问,认为土豆不管做成什么形状还是土豆,如此一番“折腾”,价格还提高了,属实没有必要。事实真的如此吗?
“土豆米这个尝试,肯定是好事。”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柏耿博士告诉记者,“土豆产量高了,深加工肯定要跟上,如果深加工跟不上,那么就会像白菜、生姜、大蒜那样,价格波动很大。因此,土豆米这种后端的深加工,肯定对前端的土豆价格产生一个稳定作用。”通过深加工可以消化大量土豆,让种植户不用担心集中上市时销售不掉,保障种植户的利益,从而稳定种植规模和积极性。
此外,土豆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存储期一般只有6个月,每年都有大量土豆腐烂,造成很大浪费。土豆米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粮食储备意义重大。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国提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旨在让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什么叫作主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曾形容为“平常吃饭端在碗里、拿在手里的叫主粮”。在我国老百姓的饮食习惯里,五谷杂粮都算主粮,而目前公认的当家主粮则是水稻、小麦和玉米。受饮食习惯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豆长期被当作蔬菜,如何将土豆加工成人们乐于接受的主粮,成为科研人员努力攻克的难题。
添加新鲜马铃薯汁的紫土豆全麦馒头
随着土豆主粮化加工技术的突破和装备研发成功,各类土豆主粮化产品应运而生,如土豆面包、饼干、面条等。不过这些产品的第一步基本是将土豆加工成全粉,这种全粉是制作面条、馒头的基础原料,储存期限可达15年甚至更久,但是成本相对较高。而土豆米则从物理层面改变土豆淀粉大分子特性,重塑淀粉链,融合了大分子物理理论、食品大分子加工与高分子挤塑造粒技术,使土豆口感更佳,兼具美味与营养。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邓勇表示:“土豆米加工技术将新鲜土豆转化为可在常温下低成本长期保存的新形态,无需通风、恒温、恒湿的储藏场所。”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向耕地要粮食的思维,实现了向加工要粮食的转变,有望推动“粗粮变细粮、辅粮变主粮”。
土豆米成本不低
未来可能不会降价
随着产能的提升,未来土豆米的价格可能会更加亲民吗?记者电话询问了土豆米生产商昭通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康农业)的相关人员。
记者首先询问了土豆米的相关销售渠道。“现在我们只在一个电商平台卖,其他平台的都是一些店铺为了热度,从我们这里购买后引流用的。”美康农业的销售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记者查询发现,土豆米官方店铺的价格是950克29.8元,比记者之前在其他平台买的便宜7-10元。
“我们的土豆米并不对标任何大米或者糙米类产品,土豆米就是土豆米,是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于部分消费者反映的吃土豆米不如吃土豆、土豆米不好吃等问题,刘女士直言不讳,“健康的东西都不怎么好吃,我们这个配料表非常干净,没有科技与狠活儿。”
据相关报道,经初步测算,用2.5吨土豆可以加工出1吨土豆米。但按照刘女士的说法,实际生产中,一斤土豆米光新鲜土豆就需5—6公斤,按产地价2元/公斤算,仅土豆成本就达12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成本,一斤卖个十八九块钱不算贵。“而且我们完全是自己在卖,还没有找达人带货,如果找网红带货,还要给佣金,可能还要贵一些。”刘女士说。
刘女士还说,他们在当地种土豆已经十多年,是专门为生产土豆米而种的品种。高海拔地区的土豆生长期长,现在种下,差不多要到国庆节才能收获,种出来的土豆味儿也浓,再加上不打药不施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即使以后产能上来了,也不会便宜的”。
既要保证农民的收益,也要让企业获得利润,再加上加工费等成本,导致这种深加工的产品价格下降空间有限。“不论是土豆米还是之前我们生产的马铃薯生浆馒头,价格都比较贵,老百姓一时接受不了。那就需要让老百姓认识到这个产品是个营养食品,慢慢地,一部分人就能接受了。”胡柏耿表示。
首批试销的土豆米已引发市场关注,低升糖指数和高饱腹感成为最大卖点。在烹饪便捷性上,土豆米无需浸泡,且所需水量比白米饭少,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对烹饪简单、高效的需求。虽然目前价格较高,但随着市场认知的提升和产业的成熟,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