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
❤️v➕☀️690➕🉑蹭➕🉑🧱
玉米的种植方法:
一、选地与整地
1. 选地
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应避免在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等不良土壤上种植。
选择前茬作物不是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的地块,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整地
秋整地:最好在秋季进行整地,这样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有利于土壤风化。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茬,然后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0-30厘米左右。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春整地:如果错过秋季整地,春季也要及时整地。在土壤化冻后,先进行浅耕,深度约10-15厘米,然后耙平,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整地时要注意平整土地,以便于灌溉和排水。
二、品种选择
1. 根据用途选择
如果是用于食用,可以选择糯玉米、甜玉米等品种。糯玉米口感软糯,适合煮食;甜玉米则含糖量高,可以鲜食或加工成罐头等产品。
如果是用于饲料,可以选择一些高产、茎叶质量好的普通玉米品种,如郑单958等,其籽粒和秸秆都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
2. 根据气候和生育期选择
在北方寒冷地区,要选择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这些品种的生育期较短,能够在霜冻来临之前成熟。例如,一些生育期在90-100天左右的品种比较适合。而在南方温暖地区,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因为其生育期较长,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产量。
三、播种
1. 播种时间
春玉米一般在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时开始播种。在北方地区,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南方地区则可以稍早一些,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就可以播种。夏玉米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
2. 播种方式
条播:这是最常见的播种方式。按照一定的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开沟,沟深3-5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然后覆土。条播有利于机械作业,通风透光条件好,便于田间管理。
点播: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如株距30-40厘米,行距60-70厘米)挖穴,每穴播种2-3粒种子,然后覆土。这种方式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3. 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的大小、发芽率和种植密度来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在2-3千克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如果土壤较干旱,可以适当深播,但不宜超过10厘米,否则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四、田间管理
1. 间苗和定苗
当玉米苗长到3-4片叶时,要进行间苗,去除弱苗、病苗和过密的苗。间苗后,苗距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当玉米苗长到5-6片叶时,进行定苗,按照预定的株距,每穴留一株壮苗。
2. 中耕除草
在玉米生长期间要进行多次中耕,一般在苗期进行2-3次。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可以除掉杂草。在玉米拔节后,可以进行培土,把行间的土壤培到玉米根部,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 灌溉和排水
玉米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水分需求较大。在这些时期,如果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灌溉方式可以采用沟灌或滴灌,沟灌要注意控制水量,避免积水。如果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玉米根系缺氧。
4. 施肥
基肥:在播种前,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可以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追肥:在玉米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促进茎叶生长;在大喇叭口期(玉米雄穗抽出但尚未开花散粉时),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促进果穗发育和籽粒形成。
五、收获
1. 收获时间
玉米一般在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时收获,这是玉米成熟的标志。在北方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南方地区收获时间相对较晚,10月中旬左右。
2. 收获方法
可以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时,要先掰下玉米穗,然后剥去苞叶,晾晒。机械收获效率较高,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等作业,但要注意机械的调整,避免对玉米造成损伤。
种植玉米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