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常有患者向我倾诉:“医生,我这体质太虚弱了,整天累得不行,还失眠、大便

向薇谈养 2025-03-20 21:07:51

在门诊中,常有患者向我倾诉:“医生,我这体质太虚弱了,整天累得不行,还失眠、大便不调,情绪也不好,该吃点啥补补呢?”面对这类询问,我总会耐心解释,气血并非强行进补就能改善。如今,现代人疾病丛生,总觉得浑身是病,便一门心思琢磨着吃各种补气血的食物。然而,越补身体却越糟糕,这是为何呢?   世间病症,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一是气血不足,二是气血不通。当身体气血运行不畅时,盲目进补只会加重负担。此时,与其焦虑该吃什么来补气血,不如多想想不该吃什么。对现代人来说,忌口往往比吃更重要,有时候,不吃甚至胜过吃。   所以,“如何补气血?”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偏差。气血并非靠吃某种食物就能迅速“补”出来,它是由我们身体自身生成的。要想让气血充足,关键在于脾胃的正常运转。脾胃运化功能良好,才能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比如,有些人体质壮实,却总感觉浑身乏力、不想动弹,这并非气血不足,而是身体被堵住了,此时狂吃人参等补品毫无用处,一碗祛湿的红豆薏仁粥疗效说不定立竿见影。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营养并不匮乏,可疾病却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很多人吃东西不讲究,“病从口入”,脾胃首当其冲受到损伤。脾胃乃后天之本,“人得胃气生,失胃气则亡”,脾胃一旦出问题,其他五脏六腑也会跟着受影响。所以,不管患上什么病,从脾胃入手调理往往是关键。以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等慢性病患者为例,仔细回想,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脾胃方面的不适,感觉胃肠功能欠佳呢?   但现在很多患者却陷入了误区,哪里不舒服就吃针对哪里的药,肝不好吃肝药,心不好吃心药,血糖高降血糖,血压高降血压。起初有些效果,可时间一长,是药三分毒,毒药入口最损胃肠,身体也越来越糟糕。 那么,究竟吃什么才能真正滋养脾胃、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气血呢?是人参、黄芪这些补气药材,还是阿胶、当归这些补血药材?   从古至今,可曾有人将这些补药当饭吃?老祖宗早就为我们选好了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主食——大米、小米、五谷杂粮,它们才是最能滋养脾胃、补充气血的食物。不过现在的人却很少重视这些。相反,咖啡、奶茶、烧烤、油腻食物、海鲜以及各类发物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这些食物满足了一时的食欲,却对脾胃不太友好。结果就是,吃了一堆东西,体重增加了,看起来壮壮实实,其实满是瘀堵,小毛病不断,身体没见得更健康。   药店里的药越来越多,广告铺天盖地,可人们的病却不见减少。实际上,治病的根本并非这些药物,而是我们自身。药物只是辅助维护人体秩序的手段,真正大补气血的方法,是好好养脾胃。令人惋惜的是,如今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大家宁愿花费重金购买那些效果存疑的药材和保健品,却不愿好好吃一口饭、喝一碗粥。其实,大补气血的终极秘方很简单:好好吃饭。当下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每天都好好吃饭呢?   大学生不吃早餐,打工人夜晚吃宵夜,吃饭也要玩手机、看视频,更不用说饮食结构的变化了。有多少人没喝过小米粥的粥油、大米的米汤以及面糊上面的面油?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食物精华都无法吸收,那也就别指望靠吃药来改善气血了。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补足气血,就从呵护脾胃开始,从好好吃饭、吃对饭做起。吃饭这个简单的小事,就是我们最大的修行,气血是自己每天好好生活,规律作息饮食造出来的,每个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0 阅读:123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